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大陸行已經連續3周登上美國主流媒體的國際要聞版,成為美國媒體近期報道的一大焦點。這些報道給記者的總體感覺是,美國媒體報道的基調是積極的,普遍認為連宋大陸行是歷史性的,大陸方面主動邀請連宋訪問大陸意義重大,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
北京歡迎連宋訪大陸,“激活了一個建設性的進程”
最新一期《新聞週刊》指出,北京靈活的對臺政策攪動了臺灣島內的政治。《紐約時報》日前的一篇評論文章也指出,北京熱烈歡迎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激活了一個建設性的進程”,文章呼籲布希政府支援兩岸採取任何有利於維持臺海現狀的行動。《紐約時報》還建議布希政府借此機會,與中國就臺海問題達成諒解。
5月9日,《華盛頓郵報》在國際新聞版以整版篇幅報道臺灣方面對連宋大陸之行的反應,認為在美國的影響下,陳水扁對連戰和宋楚瑜的大陸之行先批評後祝福,甚至在最近的講話中表現出有意重新思考“臺獨”政策。文章説,一些分析家認為,臺灣人民越來越覺得不要與大陸對抗,加上布希政府指責臺灣當局挑釁北京,臺灣人民對美國是否會幫助臺灣應付大陸動武的疑慮在升高,“所以,就臺灣當局而言,要尋求歷史地位,現在剩下唯一的道路是向大陸伸手,與之交往”。
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
喬治 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項目負責人、著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沈大偉博士告訴記者,他很高興看到連戰和宋楚瑜對大陸的訪問,衷心希望連宋二人的大陸之行進一步促進兩岸對話,促進海峽兩岸關係“逐步走向穩定和正常”。白宮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博士日前對華盛頓媒體表示,國親兩黨主席分別前往大陸訪問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曾經多次角逐總統寶座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林登 拉魯什對連宋的大陸之行則有更多感性的認識。他説,雖然跟共産黨政見不同,但在一個問題上國民黨跟共産黨是相同的,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國家內部的爭吵不應該使國家走向分裂。拉魯什稱:“凡是對連宋之行做出貢獻的人,我們都應該表示謝意。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時刻,一個讓許多人翹首以盼許多年的時刻。相信海峽兩岸關係的改善將給東亞經濟合作帶來新的思路。”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安全事務高級研究員葛來儀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來自“泛藍”陣營的連戰和宋楚瑜對大陸的訪問的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國民黨和共産黨領導人還是在59年前會晤過,儘管當時的會晤並未能消除兩黨之間的分歧,也未能阻止內戰的爆發。葛來儀認為,連宋的大陸之行能否給兩岸關係帶來持續全面的改善,“目前尚在未定之數”,但她認為,如果雙方能夠以連宋的訪問為契機,那麼,將對臺海局勢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國際安全項目的高級顧問、著名軍事防務問題專家哈蘭 尤爾曼博士也認為,臺灣在野黨領導人連戰和宋楚瑜先後訪問大陸,“都是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重大步驟”。
連宋大陸行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兼中國項目部主任、著名華裔學者裴敏欣博士也給大陸方面的決策打了很高的分。裴敏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連宋的大陸之行對兩岸關係産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大陸方面願意主動與臺北方面進行接觸,為緩和海峽兩岸的緊張氣氛“打開了一扇新的機會之窗”。裴敏欣説,更重要的是,大陸方面主動邀請臺灣政黨領導人訪問大陸,有力地影響了臺灣島內民眾對大陸的看法,極大地改善了大陸在臺灣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當記者問他如何評價臺海局勢在連宋大陸行之後出現的微妙變化時,裴敏欣説,連宋大陸之行的確給兩岸關係帶來了一些微妙的變化,臺灣海峽兩岸的氣氛已經大大緩和。他説:“最有意思的是,大陸對臺灣展開的魅力攻勢已經在臺灣主張‘臺獨’的‘泛綠’陣營中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泛綠’陣營開始出現分化,這種影響大大超出了當初人們的預料。”
人民網駐美國記者 唐勇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13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