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5月13日電(記者廖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2日下午舉行的歷史性會見,在香港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香港輿論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順應時代潮流、合乎民意民情的重大舉措,對促進兩岸關係的全面改善與發展將産生重要的積極影響,不僅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而且符合亞太地區和全球的利益。
香港《文匯報》的評論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舉行歷史性會談,這是繼國共兩黨攜手開創兩岸新局之後,兩岸政黨之間為進一步推動兩岸雙贏搭起了又一座互信和溝通之橋。評論認為,會談公報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和親民黨領導人登高望遠、緊跟時代、順應民意、奮發有為,為促進兩岸發展繁榮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巨大努力,也顯示了兩岸中國人具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結束兩岸對峙,搭起兩岸之間的互信和溝通之橋,共同開創雙贏的嶄新局面。
《香港商報》的評論説,兩岸政黨領導人為什麼能“相逢一笑泯恩仇”?是什麼政治基礎促成了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産黨與親民黨最高領導人會談的實現?這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持反對“臺獨”是兩岸進行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國親兩黨都明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與大陸方面建立互信的基礎。
評論指出,審視近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進程,不難得出結論:只要堅守一中,反對“臺獨”,臺海局勢就會保持穩定,兩岸關係就會穩定發展,前景光明;只要堅守一中,反對“臺獨”,兩岸共蒙其利的經貿交流就會更加通暢,兩岸直接“三通”問題亦可迎刃而解,兩岸經貿合作機制的建立也有條件較快解決,臺灣經濟邊緣化的憂慮亦可隨之消失。相反,如果拒不承認一中,執意走向“臺獨”,失去了這個基本的政治基礎,兩岸就難以和解與協商,臺海緊張情勢不可能得到緩和,受損的將是兩岸民眾。
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邱震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胡錦濤總書記相繼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成功舉行“歷史性的握手和歷史性會見”,確實是真正站在了歷史的高度,體現了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寬廣胸襟,體現了無比的真誠與善意;大陸方面在實現連宋成功訪問大陸、創造兩岸和平氛圍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他認為,中國共産黨與親民黨達成的共識既體現了一個中國的堅定原則,同時又有儘快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等臺灣民眾最為關切的訴求,“內容具體而實際,很富成果”。“連宋的大陸之行都是開拓之旅,對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對島內的影響也是長遠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