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地震災區99%農戶喜遷新居説明瞭什麼

時間:2010-02-03 08: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2月2日電(記者侯大偉)根據四川省的最新統計,汶川地震災區震損農房維修加固工作全部完成,規劃重建的120多萬戶農村永久性住房也基本完成,99%的農戶在震後第二個春節來臨之前搬入了新居。

  沒有災區幹部群眾的自強不息、奮力拼搏,就不可能有今天99%農戶喜遷新居的成績。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廣大災區幹部群眾和援建者一起,投身於重建家園的工作中:建材供應緊張,他們就用自己的雙手在廢墟裏挖;建築工人不足,他們就組織起來相互幫扶;為了籌措修房資金,很多災區群眾掩埋遇難親朋之後,就踏上異鄉打工之路;災區不少幹部將自己住房重建工期一推再推,每天到村裏各個建築工地查看進度、了解困難、解決問題。

  沒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民生優先”的執政理念,災區群眾不可能這麼快就住進新房迎春節。400億元的中央專項補助資金及時撥付到位,近100億元的“特殊黨費”半數以上用於農房重建,各省接受的捐贈資金儘量優先支援農房重建,並設立40億元的擔保基金幫助困難家庭解決貸款問題。阿壩、成都、綿陽等市州專門從各級黨政部門抽調幹部下鄉駐點,都把推動“住房重建”當做踐行“民生優先”執政理念的具體表現。

  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災區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黨和國家領導多次到災區考察,研究和部署災後重建工作;各級黨政幹部身先士卒,帶領群眾投身於災後重建的工作;19個援建份帶著數百億元資金、上千個援建項目和專業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人員趕赴災區,傾情傾力幫助災區老百姓恢復重建;成千上萬名志願者,在地震災區無私奉獻;社會上的各種捐款、捐贈向災區匯集……“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災後重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正是由於發揮群眾力量、先進理念和制度優勢,災區農房重建作為災後重建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實現“進度最快、完成最好”!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