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上空“領頭雁” 帶給災區群眾生活的希望

時間:2008-07-29 10:54   來源:新華社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人民解放軍6個陸航團的直升機奉命起飛,“領頭雁”是6個陸航團的團長。他們帶領“雁陣”越高山、穿峽谷、鑽雲層……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嶺間開闢了一條條空中“生命航道”。

  大地震發生剛一個半小時,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團長余志榮就帶領直升機迅速飛往汶川、北川上空,拍攝了大量圖片、錄影,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余志榮的家就在震中汶川縣龍溪鄉聯合村。他説:“其實,每次飛過我們村莊,我都想下去看看親人還在嗎。每個人都有家,但軍人有軍人的天職,祖國這個大家庭此時更需要我。”。

  震後,余志榮顯得有些憔悴。知情人透露,這是累的。團隊每天100多架次的飛行任務,他從早到晚沒有一刻空閒。每當有重要飛行任務和危急時刻,他總是率先駕機探出一條“生命航道”,再讓其他機組跟進。他脫口而出的理由是:“我的家鄉,我最熟。”

  從成都飛往白羊鄉,必經一大峽谷。這裡地域狹窄,山谷兩側直線距離不足百米。總參某陸航團團長蔡有固臨危受命那天,天氣陰沉,烏雲密布,能見度不足400米。

  氣象和地形條件如此複雜,貿然進入無異於羊入虎口。然而,在大峽谷的那一端,有數百名被困在山溝的重傷群眾。

  是雄鷹就要展翅,是“頭雁”就要高翔。蔡有固第一個駕機升空,其後,6架滿載救災物資的直升機沿著他剛剛開闢的航線,依次穿越這條海拔2600米的大峽谷,向白羊鄉飛去。

  5月17日,南京軍區某陸航團團長司啟富率隊為重災區北川縣青片鄉運送救災物資。他在大霧瀰漫、通信指揮中斷的山谷間,冒著稍有不慎就會撞山的危險,靠目視飛行,終於將救災物資送到了災區。

  5月22日晚,綿陽地區普降大雨,北川縣部分山體再次滑坡,許多村落的群眾被困。23日拂曉,濟南軍區某陸航團團長趙理準率5架直升機冒雨升空,航行在海拔3500多米高的連綿群山之間。

  雨越下越大,能見度極差,趙理準緊握操縱桿,儘量使直升機下降到最低高度。經過35分鐘的艱難飛行,一架架直升機成功降落在北川縣漩坪鄉。

  5月20日,綿竹小木嶺發電站告危,急需救生器材。廣州軍區某陸航團團長李波帶隊緊急出動,他在一條有3000多米深、最窄處只有數十米寬的峽谷中,一面駕機探路,一面指揮另一架直升機跟進,經過1個多小時的艱難飛行,終於把救生器材送到了災區群眾手中。

  震後,災區出現了30余處堰塞湖,隨著汛期降雨增多,水位迅猛上漲,險情一觸即發,危急時刻,濟南軍區某陸航團團長張茂生駕機冒雨飛往堰塞湖執行任務。

  在災區最危急的那些日子裏,哪道路不通,直升機就出現在哪。一次次驚險的起落,帶給災區群眾多少生命的希望、生活的信心……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