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四川總隊官兵第一時間馳援重災區

時間:2008-06-13 10:17   來源:--人民日報

  早一秒搶救,就能多挽救幾個生命

  地震發生後幾分鐘,武警四川總隊就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火速調集萬餘官兵分四路向災區挺進。

  震後20分鐘,政委王信少將帶領先遣組奔赴都江堰勘察災情。

  震後40分鐘,總隊長王佐民少將指揮3000余名官兵到達都江堰,分10多個點展開救援,不到5個小時,搶救出群眾2000余名。

  震後20分鐘,綿陽支隊政治處主任龍訓樹帶領3名先遣隊員徒步10多公里到達北川縣城。看到北川通往外界的道路被巨石阻塞,通訊線路全部中斷,房屋幾乎全部震塌,廢墟下群眾在呼喊救命,龍訓樹當即命令戰士汪文川火速趕回綿陽報告災情,500多名官兵立即進行救援,組織搶救轉移群眾7700多人。

  早一秒搶救,就能多挽救幾個生命。阿壩支隊300多名官兵在震後30分鐘就火速趕往茂縣,官兵們徒步穿過60公里的高山溝谷,跨過一處處泥石流路段,4個多小時急行軍抵達茂縣,從廢墟裏救出50多名被埋群眾,安置外地遊客900多人。

  地震後汶川與外界失去聯繫33個小時,汶川中隊分兵幾路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在增援部隊到達前搶救出600多名受困群眾,安全轉移3萬多人。

  冒死硬闖危險區,把災區資訊傳出去

  地震當日,正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駐訓的240余名官兵,在副總隊長李生鈺大校的率領下,連夜從馬爾康趕赴汶川。車隊行至古爾溝,道路全部塌陷,李生鈺立即命令棄車徒步強行軍90公里。此時,天降大雨,地面又開始劇烈晃動,山體不斷滑坡,前進道路十分艱險。

  部隊來到汶川縣一顆印鄉的“滿天星”路段。這段長約1500米、因經常有碎石飛落而得名的道路,此時全部被垮下的山體掩埋。5分鐘前,兩輛行駛至此的轎車被巨石砸翻。看到官兵們要強行通過時,幾名當地百姓極力勸阻:“不能去,太危險了,這兒已經埋了5個硬闖的人了!”

  時間就是生命,馳援災區刻不容緩。經過認真考察險情,部隊按強弱、新老搭配和每組設觀察員的方法分組躍進。52歲的李生鈺率先衝進“滿天星”路段,幸運的是,他和200余名官兵安全通過該地段。

  5月14日7時05分,這200多名官兵作為第一支成建制的部隊率先到達汶川縣城。此時的縣城交通、通信、供水、供電全部中斷,與外界隔絕多日的受災群眾看到人民子弟兵,淚流滿面:“救星來了,我們心裏就有底了!”

  官兵來不及喘息,迅速投入到抗災救援中。李生鈺將部隊劃分為災情偵察組、物資運送組、傷員搶救組和治安維護組,同時展開行動。

  官兵們架起了衛星電話,這部電話成為阿壩州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第一台對外聯繫的電話,也成為災區群眾向家人報平安的愛心熱線,部隊和地方很多重要資訊都是通過這臺電話傳到四川省委省政府,傳送到中央,傳給全國人民。

  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的努力

  5月15日上午,武警四川總隊成都指揮學院300多名學員在漩口中學搜尋倖存者。沒有機械,他們就用手摳。當他們向下摳出2米多深的大坑時,發現一名女學生被困在水泥板縫隙裏。官兵們大聲安慰説:“不要大聲説話,保持體力,我們一定會把你救出來。”

  必須向右再開一個洞口,才能把她救出來。然而,右側10多米高的斷壁,在余震中隨時可能倒塌。聽到廢墟下痛苦的呻吟聲,十幾名官兵冒著危險,用切割機將水泥板一塊塊切掉,又爬進洞內用鐵釬一點點往外摳。經過12個小時的努力,被困112小時的女學生成功獲救。

  汶川耿達鄉10多個村位於高山河谷間,近千名群眾被困在深山裏。5月17日,遂寧支隊300余官兵冒險從滑坡的亂石上急行軍,左邊是山上不斷滾落的亂石,右邊是剛剛形成的深不見底的堰塞湖,在10多公里的路上,他們先後躲過了8次滾石,硬是跨過這條“死亡之路”。到達受災點,只見群眾聚集在5米寬的山谷裏,兩邊山上的泥石不停地往下掉。隊長立即指揮官兵每人護送30多名群眾,把800多名群眾安全護送出來。

  汶川水磨鎮牛塘狗村位於海拔1890米的山頂,孕婦范紅群再過半個月就要臨産了,地震房屋倒塌將她左腿砸傷,丈夫的頭被砸破、右腳被砸成骨折,夫妻倆被困在山上。5月16日7時,巴中支隊隊長張志紅帶領30名官兵衝上山頂。

  他們分成五個小組輪換抬著擔架下山。為了不給孕婦再添痛苦,他們遇到陡坡、懸崖時,後面的戰士蹲著身子,甚至跪在地上往前挪;前面的戰士將擔架舉過頭頂,碎步保持擔架的平穩……經過3小時48分鐘的長途跋涉,終於把孕婦安全抬下了山。

  駐守在北川縣的北川縣中隊33名官兵全部成功避險後,迅速投入救援戰鬥,從廢墟下搶救出256名受困群眾和17名犯罪嫌疑人,安全疏散和轉移群眾3000余人。

  在安縣,地震造成茶坪和高川兩鄉的兩座大山碰撞後聚合在一起,阻塞了受災群眾和遊客的轉移之路,四川總隊直屬支隊200多名官兵冒險開路搭橋,轉移出4000多人。

  武警四川總隊先後深入43個鄉鎮,265個村寨,從廢墟裏搶救出被埋群眾3588人,轉移、疏散4萬餘人。

  84個“黨員突擊隊”衝在救災最前線

  地震發生後,北川縣新老縣城唯一通行的橋梁被震塌,4米寬、2米多深的河底被震開一條大口子,被困群眾無法通過。

  “共産黨員跟我上。”綿陽支隊政委徐超大喊一聲,率先跳進了河溝。40多名黨員幹部在河溝裏並排成四列,用血肉之軀搭起搶救生命的人橋。從早上6點到晚上7點,先後有5000多名老弱和受傷群眾,從他們肩上轉移疏散出來。

  成都支隊政委李丕金有17名親屬居住在北川縣。接到緊急開赴災區的命令時,北川老家的姐姐打電話告訴他家中3名親人遇難、10名親人失蹤。戰友們勸他回去看看,李丕金説:“這些受困的群眾都是我們的兄弟,執行命令要緊。”他帶領官兵奔赴都江堰,又轉戰映秀鎮,指揮官兵先後搶救出800多名群眾。

  眉山支隊政治處副主任莫文建剛做完腹腔手術不久,堅決請求上一線。他每天奔襲30多公里,身上被石頭、樹枝劃開了10多條口子,幾次險些暈倒在河溝裏,抬送傷員200多人,被官兵和群眾稱為“鐵腳擔架員”。

  廣安支隊排長劉開權結婚第二天,就趕赴抗震救災一線。他帶領20多名官兵在平武縣平通鎮鄉村的50多間倒塌房屋廢墟裏,用手挖出了110多名被困群眾,被大家稱為“鋼指鐵手戰鬥員”。

  一個黨員幹部一根樁,10個黨員幹部一堵墻,武警四川總隊2763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震救災一線,組成了84個抗災“黨員突擊隊”、“救災先鋒隊”,搶救出一個又一個生命。記者 梁小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