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災區等同於疫區 防疫工作要遵循科學原則

時間:2008-06-02 13:22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08年6月2日10時,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災區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與網民線上交流。

  [網友 情侶隨身碟] 在對災區流動人口的防疫問題方面,採取了哪些相應措施?目前對災區防疫工作方面有什麼舉措和長期性方案?

   [毛群安] 最近,陳竺部長赴災區檢查指導衛生防疫工作,要求認真組織,嚴密落實,採取定點接種和巡迴接種相結合的辦法,于6月15日前做好地震災區易感人群的甲肝、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工作,要求專業人員加強巡迴指導,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四川省已經于6月1日開始對地震災區適齡兒童開展甲肝、日本腦炎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對白破、傷寒、出血熱、鉤體、炭疽、狂犬病、麻腮等7種疫苗進行儲備,一旦發生疫情或有緊急情況,即可進行應急接種。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做好地震災區傳染病監測和實驗室檢查兩個方面的支援工作。

  借今天的機會,我想解釋一下災區和疫區的概念。我們要盡一切努力防止大災之後發生大的傳染病疫情,但是直到目前災區也沒有發生重大的傳染病疫情,所以我們不能把災區等同於疫區。從理論上講,人口大的流動,會帶來傳染病傳播風險增加。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地方對進出災區的車輛進行消毒,最近專家組已經提出了建議,認為這種做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説明當地高度重視防疫工作,採取了措施來預防傳染病發生,但是也應該強調防疫工作要遵循科學防疫的原則。消毒對於防疫來説是必不可少的,但對災區所有流動人員普遍進行消毒,一是沒有必要,二是可能對外部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濫用消毒劑會對災區環境造成影響。所以我們強調科學防疫,既要把工作做到位,不留死角,也要避免一些做法對污染環境和對人員健康的損害。

  根據目前國際國內的一些經驗教訓,自然災害使得外部環境受到很大影響,無形中增加了發生重大傳染病的風險,真正要保證災區不出現大的疫情,保證災民長期健康生活,我們需要在目前應急工作的同時,儘快恢復災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運作。目前各省的醫療衛生及防疫人員在做好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的同時,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幫助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儘快恢復功能,提高他們的醫療衛生與防疫能力。最近,我們正在協助四川省共同研究災後醫療衛生機構重建工作方案。我想強調,從總體情況來看,由於我們動作比較早,而且採取了比較可行的防疫工作方案,整個防疫工作緊張有序、效果明顯。目前在災區一線工作的防疫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一定要確保災後無大疫。這不僅是四川災區人民的期盼,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所關注的一個重點。我們有能力、有信心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