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地震災區大規模疏散撤離民眾應對“懸湖”險情

時間:2008-05-31 22:2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四川綿陽5月30日電(記者 肖春飛、劉海、婁琛、胡綠傑)中國抗震救災部門正積極化解“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險情,同時動員可能受潰壩影響的居民進行撤離,確保百萬民眾的生命安全。

  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後四川境內形成的34座堰塞湖之一,由於上游連續降雨,這座堰塞湖庫容已經超過1.7億立方米,處於極高的潰壩危險中。

  30日,唐家山堰塞湖避險疏散指揮部指揮長、綿陽市委書記譚力簽署第二號令,該市按照全潰方案轉移民眾。而按照預案,全潰需要撤離130萬人。

  30日13時,記者在距離唐家山堰塞湖最近的北川縣通口鎮看到,這個“擠”在高山與河流之間的小鎮,穿迷彩服的部隊官兵已設警戒線,本該是鎮上最熱鬧的時候,但鎮中卻十分安靜,這裡的房屋在地震中整體倒塌的不多,陽光燦爛,家家戶戶關著門。

  街口的電線桿上,貼著通口鎮人民政府當天發佈的一紙通告:“為確保唐家山泄洪時的安全,從2008年5月31日8:00開始到解除警報止,所有人員嚴禁在警戒水位線以下活動,通口鎮停止趕場。”

  據了解,鎮上的老弱病殘人員已全部撤離,部分青壯年正在對貴重財物進行轉移。被疏散的群眾情緒比較穩定,沒有慌亂的表現。他們對政府採取的疏散措施普遍表示支援。

  通口鎮居民滕章卉的家離河很近,她用繩子牽著心愛的小狗轉移到離家不遠的香江灣山上,她説:“部隊早就一家一家地通知了,我們不擔心。”

  該鎮鎮長周從才介紹説,30日20時前,所有人員和財産都必須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涉及708戶共1853人。

  他説,通口鎮距離唐家山堰塞湖僅30公里,如果全潰,通口鎮水位將達到36米,通口鎮政府將被淹沒。目前,民眾已被轉移到40米以上的高處。

  30日,綿陽市主城區的19余萬市民已經開始轉移,將在31日8時之前撤到安全地帶。同時,綿陽市有關部門已在撤離的社區和鄉鎮附近的林間空地、山坡等安全地帶設立安置點。

  在距沈家壩不遠的白雲洞安置點,記者看到,這裡已經搭起了成片的帳篷,有的民眾兩天前就已經轉移到此,仍有群眾陸續通過步行、騎摩托車、開汽車等方式到達這裡。據介紹,這裡安置了大約有三四千人。

  有的民眾表示,家裏邊能帶的幾乎都帶過來了,乾糧大概夠吃三四天,目前比較缺的是水。記者在這裡看到有臨時搭設的流動廁所。

  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在看望被轉移的民眾時説:“我們一直在研究儘快把堰塞湖險情化解掉,化解完以後我們就可以早點回家了,這兩天還是辛苦大家了。”

  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26日深夜對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搶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7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乘直升機飛赴唐家山堰塞湖堰塞體現場指揮搶險,指出要“向好的方面努力,做到搶險和避險同步推進,切實做到雙保險”。

  綿陽市委書記譚力説:“我們對堰塞湖避險提出的目標就是‘零死亡’。”

  1933年汶川附近的茂縣疊溪7.5級地震形成11個堰塞湖。據記載,地震時死亡500余人,兩月後堰塞湖崩決,卻導致2萬餘人喪生。

  連日來,600多名武警官兵不分晝夜地在唐家山堰塞湖壩體上開挖泄流渠,為泄洪做準備。水利部抗震救災指揮部發言人程殿龍30日8時説,唐家山堰塞湖應急除險工程已累計開挖8.98萬方,平整場地4700平方米,製作鋼絲籠護坡380立方米,道路疏通17公里。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施工現場表示,泄流渠挖掘等施工預計于6月1日完成。

  26日晚,水利部就已經組織專家對唐家山堰塞湖可能出現的潰壩洪水進行分析,並相應制訂了兩種應急疏散預案。

  有關專家在分析後,計算出三分之一潰壩、二分之一潰壩和全潰影響的範圍和人口,但由於二分之一潰壩與全潰淹沒面積差別不大,預案按全潰的撤離範圍考慮。兩種應急疏散的撤離方案是:第一方案按三分之一潰壩共需撤離15.86萬人(最新數據是需要撤離19萬多人),第二方案按二分之一潰壩和全潰共需撤離130萬人。

  連日來,持續的暴雨加劇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險情。29日,水利部發佈資訊:唐家山堰塞湖被列為“極高危險級”。

  據悉,民眾撤離後,當地的公安幹警和民兵將對撤離區域進行清理和管制,保證不留下一個人,同時在撤離區域週邊將設置路障,人員只出不進。

  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統計數字,截至30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858人遇難,366586人受傷,失蹤18618人。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