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強降雨等四大因素使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

時間:2008-05-31 22:2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王立彬)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30日強調,大地震激活地質災害、余震、強降雨以及地質條件等四個因素使當前地震災區和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徐紹史在此間的全國主汛期與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上説,首先,“5?12”大地震激活了一大批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掩埋了居民區,破壞了交通道路,損毀了大量基礎設施。更為嚴重的是這一次高強度地震導致山體鬆動、岩體破碎,出現大面積坡間泥石流,形成新的隱患。

  徐紹史説,與此同時,現在開始各地都已經進入主汛期,從26日至29日全國相當一部分地區經歷了一次強降雨過程,湖南、廣西、江西等一些省份因為這次強降雨造成55人死亡,25人失蹤,其中也有地質災害造成的傷亡。根據天氣預報的趨勢,未來十天我國部分地區還有一次強降雨過程。特別是根據預測,汶川地震的余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余震震級較高,已發生6級以上的余震5次,從余震分佈來看集中在四川北部地區。在強余震和強降雨情況下,極有可能誘發群發性地質災害。

  徐紹史強調,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落實責任,做好防範次生地質災害的工作。要相對集中力量開展應急巡查、排查。應急巡查、排查的重點是人口密集區,城鎮、鄉村、災區的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和救援人員集中區。要把主要交通幹道、主要流域和一些重大設施成災和隱患點都排查出來。地災是一種自然現象,還是以防為主,地災防治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群防群測,災區要把群防群測恢復起來,在原有基礎上健全完善。要進行危險性評估,為災後重建提供依據,在非災區也要為轉移避讓提供依據。因此,巡查、排查和監測預警工作一定要確保不發生群死群傷惡性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