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中國發誓對救災腐敗嚴懲不貸

時間:2008-05-31 22:5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世界各地的人們為幫助四川大地震的倖存者,紛紛慷慨解囊,但人們擔心,一旦有腐敗,救災款物能否悉數用於數百萬等待救助的受災群眾身上。對此,海外媒體關注到中國政府反覆強調:任何涉及救災款項的腐敗現象都將從嚴懲治。

  四川省發生地震兩周以來,導致8.7萬多人死亡或失蹤,國內外捐款捐物總數達到驚人的347.9億元。法新社28日發自北京的一則電訊報道,中國領導人已經反告誡:腐敗是黨執政的最大威脅之一。

  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任何涉及救災款項的腐敗現象都將從嚴懲治。日前,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説,對抗震救災款物管理使用中出現的違紀違法問題,要"快查嚴辦重處"。

  民政部也強調要努力確保不浪費救災款物。發言人俞建良説:"所有的接收機構,一律不得將大量捐款用於行政支出。"他説,慈善機構必須公佈捐款用於行政開支的比例。

  民政部説,目前收到的50億美元捐款中,已有三分之一抵達災區。

  一網民發帖説:"如果腐敗盛行,會跟地震本身一樣危險。"

  《人民日報》29日發表一篇評論説,政府對救災重建工作的長期資金投入,將引起對腐敗問題的更多關注。評論説:"整個災區重建資金預計達到數千億元。

  如此巨大的公共財政經費,資金使用效率令人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 28日文章《災後重建的挑戰更嚴峻》: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多天了,抗震救災的重點發生階段性轉移,從前期的抗震救援轉移到災後重建。如果説抗震救援是一場戰爭的話,災後重建就是戰爭後的和平建設。

  歷來的經驗表明,和平建設時期的挑戰往往比戰爭時期更嚴峻。因為在和平時期,利益追求日趨多元,各種矛盾也將日趨突出。

  當拯救生命壓倒一切時,全國上下體現了空前的團結和穩定。在地震後的近十天裏,人民既沒有相互埋怨和指責,也沒有出現像美國卡特裏娜颶風後的哄搶、槍擊等社會治安混亂局面。

  但隨著抗震救災進入災後重建階段,人們對地震的巨大悲痛以及由此帶來的關注熱情的逐步淡化,對生命的關注將日益被經濟利益和精神追求所取代。

  少數地方領導幹部和不法商人會不會利用災後各方面制度和管理尚未健全的漏洞而假公濟私和中飽私囊?而百姓對救援物資能否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分配等關注度日益上升。

  能否確保救援物資使用的公開和分配的公平、嚴懲極少數地方幹部和人員的腐敗行為,不僅關係到災區的穩定和整個災後重建進程,而且還關係到中國政府的形象和執政能力。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