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災後重建須民主決策系統規劃

時間:2008-05-31 22:53   來源:新京報

  地震後的北川縣將建成一個地震博物館,同時考慮立兩塊大碑。一塊刻上遇難者的姓名,另一塊刻上全國的志願者、支援者和捐贈者的姓名。

  這一消息,旋即引來網友的熱議。有的贊成北川縣的做法,認為這一館兩碑,既銘記死者,也記錄下人間的關愛;有的則反對北川縣的做法,具體意見包括,現在應該考慮其他諸如災民安置、災區教育、恢復災後生産等災後重建的重大問題,志願者碑可能變為功德排行榜碑等。

  在筆者看來,建設地震博物館,建設遇難者紀念碑,或者建設志願者碑,雖然看似與恢復生産無關,但是,這些也是災區重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其屬於精神重建與文化重建的範疇,必須納入災區重建的統一規劃,考慮建設的地點、建設的形式、建設的內容。絕不能邊重建,邊設想,這會使災區的精神重建、文化重建與物質重建脫節,甚至與災區重建之後的整體風貌完全不符。討論災後文化建設,並不影響其他工作的開展,這之間根本沒有先後問題與衝突問題。

  而做好系統、全面的規劃,則需要集中全社會的智慧。在進行災區系統重建規劃時,必鬚髮動社會各方的力量,建立民主決策,科學、系統規劃的正確工作流程,通過廣泛調研、專家建議、人大會討論審議決策、委託設計或公開招標等程式與方式,對災後重建進行系統設計,而不能由當地政府官員拍腦袋決策,關起門來搞設計。

  對於北川縣建館立碑的設想,筆者不擔心社會各界的議論,而關心這些議論,能否被當地政府採納、綜合比較,融進重建的方案中,並把方案提交人大審議、決策。事實上,災後重建的其他事宜,也必須嚴格遵循民主決策、科學規劃設計的程式,否則,就不但使災後重建隱含著品質與效率問題,同時也可能使某些建設因為長官意志以及政績思想的介入而不倫不類。□熊丙奇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