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都再出發:氣定神閒錦官城 震後依然宜安家

時間:2008-07-31 11:09   來源:中國新聞社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聖”杜甫的這一詩句,道出了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似乎千載不易的閒適、活力和華麗。

  公園裏老翁打著太極,晚上“冷淡杯”,美甲店裏成都美女正畫著精緻的指甲……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成都很快從“驚魂未定”回歸“氣定神閒”。這是一座城市的氣節。

  “地震只是讓成都受到驚擾,成都依然生機勃勃。”萬通地産董事局主席馮侖日前在成都表示,成都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已經是烙在人們心裏,是不會改變的。

  記者發現,目前在成都主城區裏幾看不到地震留下的痕跡,建築工地在地震後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繁忙。

  雅居樂房地産區域總經理孫楊傑表示,雅居樂決定進入成都時,就對這座西南中心城市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分析,成都城市化進程發展快,城市規劃科學合理,南城未來將成為城市的新中心,發展潛力巨大。在這次地震中,成都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天府之國魅力不減,成都仍然是個寶地。

  一份《成都震後房地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成都主城區居住了半年以上的二十至六十五歲居民,有九成認為成都未來會更好,未來五年不會考慮離開成都,這裡依然是安家立業的寶地。

  “成都房地産市場絕不等於成都人的房地産市場。”一位當地業內人士向記者強調。

  根據成都市房地産管理局統計,目前該市外地購房者已佔購房總人數的五成以上,其中兩成係在成都工作的外地戶口人群,三成為考慮子女教育者,或希望退休後享受更好的城市配套者,以及一些房地産投資人士。

  一位原籍四川廣元、剛從廣州趕回來買房的李毅先生説,在這次地震後重新來審視西部各個區域,“成都還是相對最安全、合適的地方”,安家成都還是最好選擇。

  近年來,成都市推行以空間增綠地,新建成了二十個街心公共綠地、百條景觀大道、百條林蔭大道和百個小遊園,城區綠化面積大幅增加,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來自美國世界傳統文化科學院的張元明院長對成都的養生之道大為羨慕:“成都氣候宜人,而在飲食、生活方式上,成都人的養生之道"值得全球推廣"。”

  成都交通便利,出行十分方便。“一代人幹了幾代人的活”,這是交通樞紐建設的成都速度。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成都交通以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為主的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已基本形成,市域綜合交通網路及場站體系正日臻完善,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地震不但不會影響成都市的交通發展,反而會加快成都市的交通發展步伐。”成都市交通委員會主任胡慶漢這樣表示。

  胡慶漢説,成都交通擬投資七百七十三億元人民幣用於災後重建,力爭在三年內恢復災後所有受損道路,五年內對災區及整個成都市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進行一個全面升級提高。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成都感受到來自國際友城的溫暖和關愛。已經是第二次來蓉的蒙彼利埃市副市長雅克雄先生説,二00六年來到成都,看到的是成都的祥和與美麗,而這一次來到成都,感受到的更是一股無比強大的城市精神,而這樣的精神,讓成都如今更加美麗。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