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從容自信應對“極度考驗”

時間:2008-06-23 10:3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消息(王永霞)2008年,對於中國來説,是個“多事之秋”。50年不遇的冰雪之災、314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奧運聖火境外傳遞屢受干擾、512汶川大地震、南方遭遇洪澇災害……

  當前,國內國際形勢更為複雜,抗震救災工作轉入恢復重建階段,經濟社會各項預期目標實現邁進關鍵時期,北京奧運會開幕在即……形勢逼人,任務艱巨。這些事情累計起來,是對13億中國民眾的“極度考驗”。

  面對考驗,我們沒有被壓垮。相反,正是這些考驗激發起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意志和一往無前的勇氣,以更加從容自信的心態應對著各種挑戰。

  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順時應勢發佈,各兄弟省區市間根據分工,迅速展開一對一的對口支援行動。災區群眾忙碌在田間地頭,他們説:“我們不能老向國家伸手,得靠自己的雙手奮鬥。”

  “在生死大劫後我們更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我們不能讓好心人失望,更沒有理由退縮,縱使重建之路那樣漫長,倖存的我們必須堅強地走下去!”綿竹中學女生廖丹萍的話語表達出地震災區人民的心聲。

      人在,希望就在。只要有中國13億人民的並肩攜手,一定能夠在地震廢墟上重建起美好的新家園。

  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40多天時間了,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正在進入最後的調試階段。任何事情,細節至上。北京奧組委在場館硬體、志願服務、安全保衛、餐飲醫療、交通環保等方面一遍又一遍地嚴格檢查,不斷演練和完善工作流程,確保不出任何疏漏。

  一位“水立方”工作人員坦言,每天要解決很多別人看不到的細節問題,雖然很瑣碎、很辛苦,但看著“水立方”日益完善,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滿足。現階段的工作就是要“精細再精細”,確保奧運會正式比賽正常運轉。

  經歷年初以來罕見的災禍考驗後,中國人民進一步增強了辦好北京奧運會的自信和決心。中國正在用認真、執著的努力,履行對世界的莊嚴承諾:把北京奧運會辦成一屆高水準、有特色的奧運會。

  這種從容和自信,是“以人為本”理念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釋放與延伸。我們看到,為了數百萬受災群眾的妥善安置,胡錦濤總書記親自考察帳篷和活動板房的生産情況;我們看到,為了讓廢墟裏的孩子挺住,溫家寶總理蹲在他們身邊含淚鼓勵;我們看到,為了讓傷痛者健康地活下去,中國啟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心理救助行動;我們看到,為了祭奠逝者,5月19日,哀鳴聲響、國旗半降、全國13億人同時低頭哀悼……

  這種從容和自信,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果的積澱。2007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達24.66萬億元,是1978年的67倍,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排名世界第四。雄厚的國力為應對災難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各界為地震災區捐贈款物達400多億元,捐款上億元的企業和個人不在少數,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藏富於民”理念成效明顯、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的直接證明。但是,嚴酷的現實再次告訴我們,“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才能為我們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提供強大支撐。

  這種從容和自信,彰顯了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的進一步提升。6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舉全國之力,精心規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扎紮實實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總書記連用“三個精心”,表達了對各級領導幹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明確要求,表達了中央領導集體戰勝當前嚴峻挑戰的堅強決心。

  多難興邦,一個民族的復興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堅信,災難摧不垮中華民族千錘百煉的民族精神,災難也改變不了中國人堅強自信的樂觀秉性。前進道路上,也許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風險,我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把可能遇到的困難設想得更嚴峻些,考慮得更週密些,工作做得更細緻些。唯有如此,才能經受住更多困難和風險的考驗。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