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有感於“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

時間:2008-06-19 08:51   來源:--人民網

  教育部長周濟16日説,要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災難時做群眾的避難所。

  筆者認為,這是教育系統負責迄今最打動人心的一句話。“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災難時做群眾的避難所”應該是有感而發,有的放矢。

  在一個法制社會,要維護社會穩定,安撫人們受傷的心靈,避免下一個災害的發生,最好的辦法不是含淚勸告,不是歌功頌德,不是唱高調,而是總結教訓,採取對策,吸取全人類的經驗,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傾盡全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例如國務院最近公佈的有關災區重建的條例,就把如何建設學校等公共建築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彰顯了對孩子的關心,對生命的關心。政府的每一個實際行動都會讓人民牢記,政府的每一個有效措施,都是最有效的撫慰人們心靈的良藥。

  “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應該成為一個理念。建設牢固安全的學校,要有足夠的資金,要有信得過的技術,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還要有極其嚴格的監督。這些事情,説難也不難,只要照著國務院條例做就是了;但是説不難也難,因為表態容易,真正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去落實,就得動真格、下真功夫。災區進入重建階段,感動、激動要變成科學和長遠的行動。我們要對得起遇難的民眾,唯有將房子建得更牢固,將措施想得更嚴密,將計劃做得更週全,將我們的孩子保護得更安全。

  保護孩子,國家有法,普世公認。如果保護不好孩子,老師有責任,家長有責任,教育部門的領導也有責任。然而,怎樣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好孩子?又該如何處理失職失責的相關人員。在同樣的法律裏,有的人可以很快找出處理他人的條例,但遇到自己,或許就繞開躲開了。因此,自己監督自己總是靠不住,還是要有制度性的外部監督和輿論監督。

  其實,當以人為本進入到社會的細胞裏,融化到人民的血液裏的時候,很多社會問題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最近採訪新社會階層人士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發現他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追求,也是理念。自己過好了,也要讓別人過好。自己獲取了許多財富,還要扶助那些困難的人們。非公經濟人士尚且如此,公僕們不是更應該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更應該為人民的利益盡職盡責、更應該事事處處體現人本精神嗎?

  “把學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災難時做群眾的避難所”,教育部長的一席話,應該説是對公眾極富人性的一個回答。讓未來來檢驗這句話的含金量吧。(建 達)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