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醫療隊“進村入戶”受到災區群眾歡迎

時間:2008-06-05 20:4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6月5日電 連日來,在四川災區的許多偏遠鄉鎮,都活躍著救災部隊“紅十字”醫療官兵的身影。軍隊各醫療單位紛紛派出醫療小組“進村入戶”送醫送藥,救治傷病員30多萬人次,受到災區群眾歡迎。

  記者從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了解到,救災部隊目前已在四川地震災區組建了5所野戰醫院、2所野戰方艙醫院、14個野戰醫療所、上百支醫療隊,在救治災區群眾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開展,指揮部對軍隊衛勤力量進行了優化配置,工作重點從集中力量救治傷員轉為“進村入戶”巡診和幫助基層衛生部門恢復功能。

  成都軍區某集團軍派出30余支醫療小分隊深入汶川向峨鄉石花村等32個受災嚴重的偏遠村鎮,診治群眾數千人次,積極向群眾宣傳災後防病常識,發放《災後衛生防病知識宣傳單》2萬餘份。濟南軍區某旅在彭州市白鹿鎮一處廢棄的煤礦裏建起了只有8頂帳篷、1台手術車、40多名醫護人員的“帳篷醫院”,診治受災群眾4700余人次,成功進行手術86例,創造了沒有一個危重病人死亡、沒有一例傳染病發生的奇跡。解放軍306醫院醫療隊以軍用卡車為機動醫療平臺,攜帶各種急需器械藥材,深入重災區北川30個鄉鎮,在方圓60公里範圍內機動服務,累計行程5000多公里,巡診上萬人次,被群眾譽為災區“大篷車”。

  地震發生後,地方醫療部門受損嚴重,影響了對受傷群眾的救治。第三軍醫大學主動與汶川等重災區的地方政府建立醫療防疫協作機制,派出部分醫生到鄉鎮醫院坐診,幫助受災嚴重的鄉鎮醫院恢復工作。在綿竹市遵道鎮,瀋陽軍區野戰醫院幫助當地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建起臨時板房,重新設置了門診、病房、手術室等科室,配齊了X光機、心電圖機和急需藥品,保證了臨床診斷治療的需要。

  第四軍醫大學積極為災區培養醫護人員,先後抽調了18名心理衛生專家對綿陽和安縣等地區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進行心理治療培訓。首批經過培訓的92名“紅絲帶”志願者現已奔赴災區的各個鄉鎮,在當地群眾中展開了心理服務。已經帶領醫務人員在安縣災區走村入戶巡診500余次、為近千群眾進行了免費救治的四川省軍區榮縣應急醫療隊隊長肖永忠説:“我們的目標是走遍災區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名受傷群眾都能得到醫治。”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