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災區民心的一面旗幟

時間:2008-05-31 22:30   來源:新華網

——記綿竹市廣濟鎮仁賢社區黨支部書記曹代成

  新華網成都5月30日電(記者 苑堅)綿竹市廣濟鎮,“5?12”大地震重災區。

  廣濟鎮仁賢社區,978名居民中死亡30多人,房屋80%倒塌,其餘全部成為危房。

  就在仁賢社區的廢墟上,近20天來,一位53歲的老人跛著一隻腳,奔走在居民的帳篷間。哪的災民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

  他手裏時刻拿著一個筆電,記錄著每天要做的重要事情:像統一進行消毒防疫、帳篷如何分配等等。

  老人的名字叫曹代成,仁賢社區黨支部書記。如果只從他忙碌的身影和堅毅的臉上,沒有人會看出他剛剛在地震中失去了三位至親:76歲的母親楊興秀、52歲的妻子瞿亨華、不到兩歲的孫子曹益銘。

  居民面前,他是一位好書記,災後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一個人偶爾歇下來,老人會偷偷地流淚:想念慈祥的母親,想念相濡以沫的妻子,想念活潑可愛的小孫子--帳篷裏,他的枕旁,就安放著三位亡親的遺照。

  災難降臨,他首先想到的是居民

  5月12日,是星期一,曹代成早早就從綿竹市趕回廣濟鎮上班。因為住在廣濟的母親想念小孩子,曹代成順便把妻子瞿亨華和小孫子一同帶到了廣濟。

  12日下午是為居民發放低保金的日子,忙了一上午加一中午的曹代成在街上隨便對付了午飯,準備趕回辦公室忙下午的工作。

  突然的地動山搖開始於14時28分。明白過來的曹代成一邊大聲呼喊讓周圍的居民撤出房屋,一邊不顧磚瓦砸在身上跑上街道,沿著街道邊跑邊喊:“快出來,地震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的腳嚴重崴傷,但他一直沒有停下來。一些居民因為他的呼喊而沒有被掩埋在廢墟中。

  曹代成一邊呼喊,一邊又組織社區黨員幹部把群眾轉移到安全的空闊地帶。在曹代成的組織下,一名被壓在附近廢墟下的婦女幸運地被營救了出來。

  當驚恐的人群聚集到安全地點時,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曹書記,你家的人呢?”曹代成這才想了待在家中的母親、妻子和小孫子。

  地震已經過去半個小時了。等曹代成趕到供銷社宿舍前,親人居住的二樓已經垮塌,母親、妻子和小孫子都已被埋在了廢墟中。

  妻子瞿亨華的遺體首先被發現,隨後自發趕來幫忙的居民找到了孩子的遺體,但老母親卻被埋得更深,生死不明。

  曹代成對幫忙的居民們説:“先不要管這裡,我們馬上到街上去救人,肯定還有很多人遭災。”他含淚帶著大家到街上去救人。

  5月14日下午,仁賢社區的廢墟中挖出了最後一位遇難者——正是曹代成的老母親。之前,他已經幫助居民挖出了所有的遇難者。

  “母親和妻子都保持雙手向前的姿勢,她們肯定是想去救睡午覺的孩子時被砸到的。”曹代成泣不成聲。

  掩藏悲痛,他撫慰的是別人的心靈

  親人的逝去沒有擊垮曹代成。

  這位老人在悲痛中擦乾眼淚,每天5點多就起床,沿著受災群眾安置點上的帳篷一個個地巡查。上午,他帶領社區幹部為群眾分發大米、蔬菜等救災物資。中午,他讓其他同志先吃,自己看護堆積的救災物資。下午,他跛著腳去拎水,沖洗臨時廁所、打掃衛生。

  社區居委會委員羅義成説:“他在大家面前表現得很堅強,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心裏的苦,都知道他受到的打擊和傷害最重。”

  “居民們都來安慰我,他們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他們説:你要挺住,不然我們就沒了主心骨。”曹代成知道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

  79歲的居民周福珍説晚上睡帳篷有點冷,曹代成馬上找來毛毯送給老人;有居民説感冒發燒,曹代成馬上到處去尋找藥品;為看護社區居民的財産,曹代成組織了社區夜巡隊,通宵達旦地帶頭守夜,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雖然每天要忙到深夜,雖然都是些細小瑣碎的事,雖然自己苦點,但只要我自己帶好頭,受災群眾就看到了希望。”曹代成如是説。

  當老母親的遺體被掩埋時,曹代成堅守在賑災物資發放點,沒能見上老母親最後一面。曹代成也很難受:“親人走了,我也非常悲痛,但我是仁賢社區的‘班長’,我要對更多的‘親人’負責!去世的親人一定會在天堂裏看著我怎麼做,也一定會希望我這樣做。”

  在曹代成和仁賢社區居委會幹部的努力下,900多名群眾得到了妥善安置。

  在綿竹當地,曹代成已成為“災區恢復信心的一面旗幟”。不僅仁賢社區,綿竹市的受災群眾目前都已振奮精神,生産自救,重建家園。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