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鄉黨委書記的抗震救災日記

時間:2008-05-25 00:4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四川青川5月24日電(記者伍曉陽 王江)舒雲,四川地震重災區——青川縣石壩鄉黨委書記。地震之後,他帶領全鄉幹部群眾奮力抗震救災,堅持與受災群眾在一起,而家中父母從身受重傷,到去世再到下葬,他都顧不上回家看一眼。

  作為一名鄉黨委書記,舒雲在忠孝難以兩全時,選擇了以對鄉親們的忠誠來告慰雙親在天之靈。在他每天簡短的日記上,記錄了這名鄉鎮幹部抗震救災的汗水與淚水……

  5月12日,晴

  下午兩點過,縣城開會,突發地震,縣城許多房屋垮塌。縣委命令參會人員立即全部返回崗位,組織抗震救災。

  返回途中隨處可見山石毀壞道路。紅光鄉兩座山滑坡,東河口房屋和村民被埋,公路徹底阻斷,步行連夜回石壩。廣播站文小平的家在東河口,也被埋了。淚在心裏流。電話打不通,不知鄉里的情況咋樣,父母在木魚,好不好?有一種不祥的感覺。

  記者採訪補記:青川縣正處於龍門山斷裂帶上,因災損失慘重,地震當日,全縣交通、電力、通訊等全部癱瘓。儘管木魚鎮離縣城更近,舒雲首先想到的是立即回石壩,他心急火燎地往鄉上趕,一路上塌方無數,余震不斷。

  回鄉途中,遇到一輛車被巨石砸中,兩名傷員被困,舒雲把他們救了出來,委託鄉親把他們送到安全地帶。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在木魚鎮的父母也被困在了廢墟中……

  5月13日,晴

  召開緊急會議,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分3組:查災救災組、後勤組、協調組。初步統計全鄉災情:1200多戶的房屋八成倒塌,4000多人無家可歸,100多人死亡,失蹤150多人,重傷50多人,200多人輕傷。急需食物、帳篷、藥品等。手機沒信號,組織人員搭建臨時住處。告訴文小平他家被埋,他沒有回家,還是去村上查災。感動,心酸,擔憂。

  記者採訪補記:石壩災情慘重,一些村社瞬間消失,大量人員傷亡,全鄉群眾無家可歸,人心惶惶。沒有時間悲傷,當務之急是救人,舒雲組織鄉上幹部分赴各村社,搜救被困人員,統計災情,安撫民心,組織群眾自救互救。

  石壩與外界交通、通訊阻隔,這一天,舒雲還是沒有得到父母的消息。

  5月14日,晴

  災民基本穩定,但還有很多事要做。羅清平帶來紙條,父母受傷嚴重,叫回家照顧。託人帶紙條轉告父母:石壩災情嚴重,無法離開,請二老自己保重!下午兩點,副縣長李開明來了,彙報災情,李副縣長安排工作。並告訴我父母可能受傷嚴重,可以回家看看。走不開。下午六點過,再接龔玉軍帶的紙條:父母去世,請速回家處理後事。淚流。

  託人帶紙條給羅清平:“幫忙聯繫姐姐,石壩的災情非常嚴重,不能回家。兒不孝,請姐姐安葬好父母!”心痛,沒能見上父母最後一面,兒不孝!

  記者採訪補記:噩耗傳來,舒雲流淚了。父親今年68歲,母親64歲,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遺憾的是,舒雲長期在外鄉任職,姐姐遠嫁綿陽,哥哥在廣東打工,都沒能好好侍奉父母。

  一張張紙條傳來,舒雲一次次感到揪心,但每次都把紙條塞進口袋,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5月15日,晴

  有災民自發轉移關莊場鎮,關莊壓力大,要想辦法。安排後勤組、查災組人員做群眾安撫工作,組織群眾在廢墟裏掏糧;安排協調組步行關莊了解轉移人員情況。去了三江村,災情嚴重,恢復重建任務艱巨。接姐姐紙條:父母后事已處理,好好工作,照顧好自己,保重身體。心稍寬慰,爸媽安息吧。

  記者採訪補記:石壩鄉公路、通訊和電力設施損毀嚴重,短期內難以恢復,救災工作困難重重,糧食供應緊張,部分受災群眾開始逃難。一支消防武警部隊前一天抵達,搜救和轉運傷員,從廢墟中搶糧食,安撫民心--部隊來了,山區受災群眾不再孤立無援。

  姐姐從綿陽回到木魚,安葬父母,舒雲沒能看上雙親最後一眼。

  5月19日,晴

  回縣上彙報救災情況,爭取救災物資。想回家拜祭父母,無法回去,鄉上事情太多。悲傷,慚愧。下午趕到關莊鎮,看望了轉移的災民。組織群眾自救,搶收搶種,小麥、油菜都黃了,遲包谷也該種了。

  鄉上幹部還有李光雲父親去世,王顯倫妻子去世,但他們都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們同樣經受怎樣的心裏煎熬?他們感動著我。

  記者採訪補記:抗震救災工作轉入第二階段,調運分配救災物資,搶收糧食,消毒殺蟲,排除堰塞湖險情……太多的事情等著舒雲。上縣城彙報工作,很多鄉幹部勸他順道回家拜祭父母,他心中矛盾,想回去,但鄉親們更需要他,猶豫再三,還是沒有回家。

  在地震災區,許多鄉鎮幹部都在地震中失去親人,但他們都堅守在崗位上。這一份對人民的忠誠,令人動容……

  5月21日,晴

  何鵬飛彙報,石壩人心穩定,很多災民離家出走,心中既難受也寬慰,寬慰的是石壩鄉親沒有因失去親人、家園,而失去生存的勇氣,仍表現出樸實中的鎮定;難受的是眼見鄉親因災被迫離家出走,特別是那些同自己父母一樣年齡的老人們,晚年還要受背井離鄉之苦,所以我要努力,要讓弱者變得更堅強。

  記者採訪補記:抗震救災工作仍在艱難進行,石壩鄉交通、通訊和電力仍未恢復,物資調運只能靠人背和空投,余震頻發,許多受災群眾往外遷移。全鄉250余名群眾安置在鄰近的關莊鎮,1600余人在外投親靠友。一份重擔壓在舒雲肩上: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