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療救援隊員:我流盡了一生的眼淚

時間:2008-05-25 00:39   來源:中新網

   編者按:董穎哲,海南邊防總隊醫療救援隊成員。奔赴四川災區開展救援工作以來,她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在汶川前線抗震救災的點點滴滴,串起了醫療隊開展工作的一個個腳印。

  5月14日中午 災後的蜀道更難走


  2008年5月14日中午,抵達四川省都江堰市,來不及停歇立即趕往龍池鎮。所到之處但見房屋倒塌,道路被毀,廢墟纍纍,哭嚎聲不絕,心裏像灌了鉛似的沉重。由於路面塌陷,山體滑坡,我們乘座的車輛被迫在紫坪埔水庫大壩前,只得背負藥品取道山間小路前進,一路上,飛石滾滾,地動山搖,拳頭大的碎石不時砸在腳上。艱苦行軍1個多小時,來到龍池隧道前。此時的隧道,已是千瘡百孔,部分路面斷裂,整體路面隆起,水柱從斷裂的洞頂直噴而下,在地面形成積水。我和戰友們踩著積水抬步前行,行進過程中,余震突然襲來,隧道上下顛簸、左右搖晃,隨之發出巨大轟鳴聲,碗口大的碎石、泥塊夾雜著雨水向人砸來,此情此景,我的腿開始發軟,實在走不動了。這時,兩隻
有力的大手從左右兩方將我扶起,裹挾著我緊急前行,一步、兩步……不知經過多長時間,終於看到道口的亮光,終於走出隧道了。兩隻大手的主人,由於當時隧道黑暗,我一直沒有看清楚。

  5月14日晚 我流盡了一生的淚

  歷經萬險,5月14日傍晚,我們到達龍池鎮。目之所及,大部分房屋夷為平地,受傷群眾哀號之聲、親朋好友呼喚之聲不絕於耳,令人不忍卒聽。人的生命重於一切,為在第一時間解救受災群眾,全體醫護人員馬不停蹄、衣不解甲,迅速展開救助工作。當夜,悲傷的月亮也隱藏起來,大地一片漆黑。我們只能借助手電筒的光線,對受傷群眾進行包紮、注射、上藥。23時左右,我和王萍主任接診了一名3歲左右的女孩,幸運的是,女孩並無大礙,只是那稚嫩的右手劃了一道傷痕,剛被抱來時,她不停地哭,渾身亂動不讓我們接近。診治過程中,王萍主任抓住女孩的右手,讓我做創傷處理,小孩啼哭一聲,我倆就眼淚一串,實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等到處理完畢,人都快脫水了。傷痛止住了,小女孩睡著了,也許沒了父母,缺了親人,但今夜,她睡得那樣安定、那樣香甜。是夜,註定我們流著眼淚到天亮。

  5月17日晚 男女“同居”的日子

  由於要儘量地給災區群眾攜帶醫療物品,我們沒有攜帶任何個人生活用品,只有身上的一身迷彩服。第一天晚上,我們露宿在一處峽谷之中,風大、潮濕、陰冷。勞累了一天,真的睏了,大家躺在冰冷潮濕、凹凸不平的山地上,先是恪守男女有別的古訓,男官兵在一處,女官兵在另一處,但是,經不住老天爺的撮合,大家無意識地往一處擠,相互取暖捱過漫漫長夜。隨後幾天,只要夜外露營,不用人提醒,男男女女自覺地就擠到一處。5月17日晚,民政部門的救災帳篷終於搭建起來了,男女“同居”的日子有望結束了,可是,由於被子優先配發給災民,我們晚上沒有被子蓋,大家又擠到一個帳篷裏來了。戰友們都説,救災現場沒有男女之分,有的只是一種顏色,綠色。

  5月17日上午 與命運抗爭的老人

  5月17日上午,我和其他隊員,頂著大雨,迎著濃霧,踩著泥濘的山路,經過3小時的攀爬,趕到安子坪村。我們遇見了一名老人,老人姓張,75歲,中年守寡,唯一的兒子去年撒手人寰,兒媳婦地震前去汶川縣城走訪親戚,至今沒有音信,生還希望渺茫,在老人跟前的是兩個孫兒,一個12歲,一個6歲。地震發生後,她和兩個孫兒冒著危險從家中倒塌的廢墟中搶救了部分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當我們拿出僅有的乾糧給她時,她堅決不要。談及未來生活時,老人堅定地説:地震了,人還要活下去。我要好好地活,用我自己的雙手將兩個孫兒養大成人,讓他們考上大學報效國家。能自己解決的事,絕不麻煩政府!

  5月17日上午 我們在路上遇見總書記!

  5月17上午,當我們診治完一個村寨,爬到一個無名山頂休息時,帶隊組長隨身配帶的對講機裏傳來激動人心的好消息:11時30分,海南邊防總隊醫療搶險隊第一小組結束救援任務在返回途中,在汶川縣漩口鎮白雲頂隧道口遇見胡錦濤總書記車隊。總書記走下車來對海南邊防醫療分隊進行了感謝和慰問!這一好消息,猶如一劑強心針注入我們的肌體,幾天來的困苦頃刻間煙消雲散了,大家勁頭更足了,幹勁更大了。牢記總書記重托,為邊防部隊增光,為受災群眾解難,我們將勇敢前行。 記者 韓建東 整理 來源:海南特區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