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本網首頁  專題首頁  要 聞  活動聚焦  媒體報道  圖片報道  渝臺往來  投資重慶  話說重慶  話說三峽
 
 
以投資為突破口 重慶工業年均增速將要超18%
 
 
  來源:      日期:2007-05-09 16:25

 

  華龍網4月21日訊 (記者 郭曉靜 文晶)“今後10年全市工業增速要超過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要超過20%,整個工業佔GDP比重將達到42%。”在昨日召開的“2007全市工業投資工作會”上,市長王鴻舉強調,要實現“三一四”總體部署,我市首先要做大工業這塊“蛋糕”,而工業要形成規模,突破口在投資、抓手在招商引資。

  今後工業年均增速超過18%並非信口開河。王鴻舉認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既有扎實基礎,也有具體措施。

  今年一季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迎來開門紅,主要發展指標創近年新高:GDP增長13.5%,比去年全年增速12.2%高出1.3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4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146.7億元,增長37.2%,高出上年同期3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增速超過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1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11元,分別增長20.7%和17.2%,高于全國同口徑增速1.2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作為全市經濟第一“引擎”的工業經濟表現不俗:一季度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30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7%,拉動經濟增長6.2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工業投資功不可沒。據悉,去年全市工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0%。對此,王鴻舉指出,經過前些年的努力,全市工業投資已經成為一個增長點,2002年以來我市工業投資的年均增速超過了40%。盡管總體情況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亟需重視的問題

  一是工業投資總量不大,投資增速不夠快。去年全市工業投資735.5億元,列位西部地區第六,總量只有內蒙古的40%,四川的42%,增速也低于四川、陜西和廣西等。

  二是工業投資佔比仍然偏低。目前全市工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1.5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項目新開工的不多,重大項目儲備不足。去年全市新開工的項目平均規模僅為3384萬元,目前工業項目儲備庫里只有3000個項目,規劃投資規模5000億元,平均每個項目不足2億元。

  王鴻舉表示,要達到年均增速超過18%的目標,我市“十一五”期間工業投資增速要保持30%以上,到2010年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要超過40%,同時要抓好招商引資。工業經濟要做好五項工作:

  第一,策劃整理好投資項目。項目庫是工業投資的“源頭活水”。“十一五”期間全市工業投資累計將達6500億元,要完成這些投資必須常年滾動保持6000億元以上的項目儲備。

  第二,區縣要成為招商引資的主力軍。各區縣要組織好專業招商、實行集團招商、避免惡性競爭。

  第三,市級部門要承擔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支撐項目的重任。要圍繞打造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以及天然氣與石油化工、材料產業、綜合性輕紡食品等優勢產業集群,大力培育一批百億元級、50億元級的重大產業項目,圍繞這些項目引進競爭力強、產業鏈完整的戰略性項目群。

  第四,著力提升園區產業集中度。各園區要以錯位發展引領產業主攻方向,要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上下工夫、以“畝產”論英雄,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功能配套的園區平臺。

  第五,加大政策資源整合力度。要抓緊研究原有的支持政策即將到期的問題,積極落實相關支持政策並創造性地運用政策。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參加會議。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