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本網首頁  專題首頁  要 聞  活動聚焦  媒體報道  圖片報道  渝臺往來  投資重慶  話說重慶  話說三峽
 
 
重慶建設“一小時經濟圈” 打造長江上遊“火車頭”
 
 
  來源:      日期:2007-05-09 15:36

 

  新華網重慶頻道4月28日電(記者王金濤、劉鵬)重慶市委、市政府4月28日召開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專題會議,決定加快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力爭將其打造成拉動長江上遊地區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重慶1997年直轄後,確定了都市發達經濟區、三峽庫區和渝東南“三大經濟發展區”,後來又確立了主城、渝西、三峽庫區和渝東南“四大經濟板塊”。為了使重慶盡快發展為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重慶決策層今年再次調整戰略,確立了“一小時經濟圈”和渝東北、渝東南“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新格局,並集中力量建設“一小時經濟圈”。

  重慶市共40個區縣,“一小時經濟圈”是以重慶主城區特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車程為半徑的區域,涵蓋23個區縣,2006年GDP為2710億元,佔全市78%,是重慶的經濟主體和產業聚集區。

  根據規劃,重慶“一小時經濟圈”要提前5年即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帶動全市在西部地區提前3年率先實現小康;到2020年,“一小時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在2005年基礎上翻三番,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常住人口達到2200萬,城鎮化率提高到80%;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

  重慶市委書記汪洋說,“一小時經濟圈”將把產業發展作為核心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同時,“一小時經濟圈”將加快建設以重慶主城特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盡快形成強大的集聚輻射功能。此外,重慶市各級政府還將推進“一小時經濟圈”內交通、水利、能源等重點基礎設施的網絡化,盡快完善促進自身發展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基礎條件。

  經過10年的“打基礎、建平臺、增後勁”,目前重慶市的工作重心已從基本破解三峽百萬移民這一世界級難題,逐步轉為破解城鄉統籌發展的又一世界級難題。汪洋認為,重慶打造“一小時經濟圈”,也是從根本上解決渝東北、渝東南這“兩翼”的發展問題,“一圈”既可以輻射“兩翼”,又能夠創造更多的政府性資源來支持“兩翼”發展,使渝東北成為長江上遊特色經濟走廊和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使渝東南把產業“做特做優”。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