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本網首頁  專題首頁  要 聞  活動聚焦  媒體報道  圖片報道  渝臺往來  投資重慶  話說重慶  話說三峽
 
 
重慶GDP增幅十年首破13% 投資是第一拉動力
 
 
  來源:      日期:2007-05-09 09:13

 

  重慶晚報4月29日訊 昨日,市統計局公布我市今年首季經濟數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創直轄10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財政收入增長超過37%,主城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兩成……

  有關專家稱,投資快速增長、消費持續升溫、工業經濟大發展、10年基礎設施積蓄強大後勁,是助推我市經濟高速增長的四大因素。

  一季度GDP783億

  據統計,一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GDP)783.77億元,增長1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市統計局負責人說,增長率創我市直轄以來的季度最高水平,首次邁上13%的臺階。

  副市長童小平稱,這是在重慶經濟連續8年提速基礎上取得的成績,預示我市經濟增長周期越來越長,“我們可能迎來一個又好又快的中長期周期,估計在15年—25年。”

  “全市經濟效益再提高,地方財政增收形勢喜人。”市統計局負責人稱,一季度財政收入總數達147億元,增長37.2%,其中稅收收入增速超過43%,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說明重慶財力更強了,將有更多實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市統計局資料還顯示,“一小時經濟圈”發展強勁,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633億元,同比增長13.7%,超過全市GDP八成。

  投資是第一拉動力

  我市一季度GDP為何高速增長?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分析認為,投資快速增長、消費持續升溫、工業經濟大發展,以及10年基礎設施積蓄了強大後勁是重要原因。

  投資快速增長對我市一季度的經濟增長起到了主導拉動作用。來自市統計局信息: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398億元,增長23%,比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78%,仍是第一拉動力。”市統計局負責人稱。

  上半年“十一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將加快實施,逐漸進入投資高峰期。同時,隨著“一小時經濟圈”、成渝經濟區等戰略構想逐步清晰和明朗,也將對吸收或增加投資形成利好效應。市統計局預計,今年上半年我市投資增幅將超過25%。

  消費不再“跛腳”

  “消費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更強。”易小光說,消費持續升溫,也是首季GDP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據介紹,去年下半年最低工資標準調高、社保支出增加、公務員工資提高,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對今年初的消費釋放起了較大推動作用。加上節假日消費、全國糖酒會拉動,一季度消費出現了高位運行。

  據市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億,增長16.8%,近年來首次突破16%高位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超過73%。

  “多年來重慶經濟主要靠投資拉動,消費一直跛腳。這是首次出現轉折——投資、消費‘兩輪驅動’,兩者比例失衡的問題正在改善。”易小光說。

  38個行業37個盈利

  拉動我市首季經濟快速增長的又一大功臣是工業經濟: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308億元,增長16.3%,佔全市GDP約四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7%。

  企業總體盈利良好,38個行業大類有37個行業盈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7億元,而汽摩、裝備制造、資源加工三大支柱產業產值佔近九成。

  易小光認為,經過直轄10年“打基礎、建平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10年的基礎建設積蓄了強大後勁,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蓬勃發展,相互促進,特別是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係列促進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政策效能開始釋放。

  主城人均月收入漲至1353元

  一季度我市經濟高速增長,到底給老百姓帶來了什麼?“這些數據,串起了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市社科院企業研究所所長王秀模說。

  ■收入

  主城人均收入漲兩成

  一季度城鄉居民錢包緊跟GDP漲。主城9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1元,增長20.7%,同比提高8.6個百分點,創10年來季度最高。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1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6元,增長17.2%。

  點評:一季度市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底工資制度改革、養老金和離退休金標準提高以及企業利潤的增長。

  ■消費

  汽車賣了27.6億元

  汽車和石油及產品持續旺銷,增長勢頭高于上年。據調查,一季度,全市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實現社零總額27.6億元,同比增長31%;石油及相關制品銷售9.5億元,增長34%;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42%;建築裝潢材料增長41%;家具增34%。

  點評:隨著居民錢袋日益鼓脹,汽車大量進入家庭,成為我市消費品市場的最大亮點。而作為消費結構升級的另一代表——家用電器、家具等與住房消費相關的商品,也持繼熱銷。

  ■理財

  股息紅利增收11倍

  隨著近期股票、基金等投資市場的持續轉暖,我市城市居民財產性收入保持較高增幅。一季度市民股息及紅利收入較上年增長11倍多,其他投資收入增長1.2倍。

  點評:由于經濟持續增長,我國股市持續走強,城市居民理財熱情高漲,大量民間資金流入證券市場,短期股票交易大幅增加。

  ■糧食

  農作物增種40萬畝

  市統計局初步預計,今年我市小春農作物播種面積1701萬畝,比去年增加40.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油料、蔬菜分別增加種植面積12萬、7萬、5萬畝。一季度生豬出欄518萬頭,同比增長2.5%;家禽出欄4433萬只,同比增長7.5%。

  點評:我市農村經濟開局良好。小春農作物的增產增收,將為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籃子、油罐子提供保障。

  ■經濟適用房

  新建面積翻了兩番

  市統計局資料表明,一季度,我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19億,增長18%,增幅回落7.5個百分點。其中經濟適用房投資超過6億元,增長近50%;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張,施工面積481萬平方米,增長近1倍;新開工面積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1%。

  點評: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持續作用下,我市經濟適用房開發呈現明顯增長態勢,這意味著我市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將得到解決。

  ■就業

  18萬民工找到工作

  一季度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4%,轉移農村勞動力近18萬人,增加了2.4萬人;新增3個市級惠民醫院,社會保障繼續擴面;比國家提前一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區縣全覆蓋,新增26個區縣建立農村居民低保制度。

  點評: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使更多財力投入民生,為構建和諧重慶進一步創造條件,不斷增強百姓幸福感。

  相關新聞 

  重慶經濟不過熱 正處黃金擴張期

  “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並不意味著經濟過熱,”易小光和王秀模均表示,重慶一季度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運行是健康的。

  判斷經濟是否過熱,不能僅從經濟增長率一個指標判斷。“今年一季度重慶經濟運行中,固定資產投資在結構調整中保持一定增長,消費平穩增長,出口需求擴大,財政、企業、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總的來說運行健康。”易小光說。

  王秀模認為重慶經濟不偏熱,原因是:重慶產品產銷率在96%以上,沒有大量積壓;原材料、能源及交通不偏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良好。

  市統計局負責人說,目前重慶經濟正處于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擴張期。去年全市GDP躍上3000億級、人均GDP躍過1500美元,開啟了重慶經濟黃金發展時期。

  王秀模則認為,重慶的經濟黃金期將在2008年—2015年真正到來,估計經濟增長率14%—16%。

  物價上漲1.7% 西部漲幅最低

  我市市場物豐貨足,物價總體平穩。昨日市統計局發布消息: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低于全國2.7%的漲速,漲幅居36個大中城市第28位,西部城市末位。

  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保持了較低的物價漲幅,但上漲勢頭仍較明顯,漲幅逐月走高:1月上漲0.9%、2月1.9%、3月2.2%。

  在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8大類商品中,價格變動呈現“四升四降”態勢:居住、食品、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分別上漲8.3%、4.4%、2.2%、0.8%;衣著、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分別下降5.8%、1.7%、1.5%、0.3%。

  市統計局預測,未來糧價可能小幅上升;上遊生產資料價格仍看漲;勞動力價格的提高將增加產品生產成本,對物價上漲會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據介紹,我市將加強糧油、蔬菜、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監控,將物價控制在合理幅度內,重要產品價格不會出現劇烈變動。記者 鄧全倫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