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4月19日報道 (記者 滿佳珣)提起巴渝,很多人會想到那場巨大的遷徙——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與今天的三峽百萬大移民相比,那時候的遷徙范圍更廣,行程也更艱辛。明清之交,戰亂頻頻巴渝之地狼煙四起,災害相連,加上瘟疫與虎患巴蜀之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一片慘景。清統一後,動員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大量移民入川,因而,“湖廣填四川”的序幕就此拉開。
到達重慶的第二天,“美麗新三峽——重慶庫區網上行”的記者們第一站就來到了湖廣會館。重慶湖廣會館修建于明清年間。當時的重慶已經是長江上遊的交通樞紐與商業重鎮,來自外地的商人紛紛在朝天門交易中心碼頭附近設立會館。重慶湖廣會館有3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重慶碼頭文化的產物和代表作。因為湖廣人崇拜三過家門而不如的大禹,所以湖廣會館又稱“禹王宮”。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重慶市區舊城區建築拆除改造工程的發展,唯有湖廣會館一帶還保留著完整的吊角樓民居。站在湖廣會館的天井仰頭望去,能看到旁邊直插天際的高樓大廈,此時的會館宛如一個老者,須發潔白卻巍然屹立,宛如那滾滾而過的嘉陵江,述說歷史,流向未來。
在接下來的重慶規劃館參觀中,展示在記者面前的是一個現代氣息十足,動感無限的嶄新重慶。從1997年重慶被確定為直轄市以來,十年間重慶的國民生產總值陡增,在巨大的城市規劃模型面前,記者體會到了重慶“一圈兩翼”的藍圖和未來的美好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