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直轄,移民百萬,市移民局副局長歐會書稱,“盡管如此,我們目前也僅僅只攻克了這個世界級難題的一半”。
格力、娃哈哈落戶庫區
截至2006年底,我市完成102.4萬移民。據悉,到二期移民結束時,重慶庫區累計完成靜態移民投資290億元,完成移民動態投資435.76億元。工礦企業遷建和實行結構調整888戶,遷建2座城市,6座縣城,51個集鎮,復建完成8個縣城的港口和47個集鎮碼頭,大中型橋梁25座,水廠11座,移民鄉鎮公路1200公里。
庫區產業飛速發展,直轄10年,是國家投入三峽庫區最多的時期,正是國家的政策性投入,使得不少投資者蜂擁而至,進入三峽“挖寶掘金”。短短十年,格力、娃哈哈、匯源、常柴、科華等一批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庫區,帶動庫區經濟發展。
三峽清漂建長效機制
如何保證庫區生態環境不受污染,是庫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歐會書介紹,目前,我市各區縣都設立了三峽水庫管理機構,保證庫區生態環境。
據悉,目前庫區已有5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和32座城鎮垃圾處理場投入運行,完成61個重點工業污染項目治理。在291艘船舶上安裝了SBT生活污水凈化處理裝置。農村水源污染防治力度也有加大,次級河流污染綜合整治穩步推進,三峽水庫水面漂浮物清理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完成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89萬畝,佔規劃任務的67%,雲陽縣示范段一期工程通過初步驗收,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33項政策扶持庫區
盡管如此,這個世界級難題也僅僅完成一半:如何讓已經搬遷或即將搬遷的三峽移民“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就是這個世界級難題的另一半。
歐會書介紹,隨著大規模三峽移民搬遷的結束,我市三峽移民工作的重心逐步轉移至破解三峽庫區產業支撐能力弱、庫區失業率較高上來。這就是另外一半難題。去年6月,市委專題研究加快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和著力解決移民就業問題,出臺了支持產業發展、促進移民就業、加強移民後期扶持和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強化財政金融支持、主城區對口支援庫區重點區縣等7大類,共33項政策措施,以保證庫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何恆 趙洋洲)
來源:重慶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