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本網首頁  專題首頁  要 聞  活動聚焦  媒體報道  圖片報道  渝臺往來  投資重慶  話說重慶  話說三峽
 
 
因地制宜 重慶忠縣移民走上高效生態農業致富路
 
 
  來源:      日期:2007-05-09 17:11

 

  中新網4月22日電 (記者陸春艷 郭晉嘉)為三峽工程建設搬離故土、遷居他鄉的百萬移民的生產生活一直備受各界廣泛關注,重慶市忠縣依據自身資源優勢,在吸引外資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因地制宜,發展柑橘產業,走出了一條高效生態農業之路。

  今天,“魅力新三峽——重慶庫區網上行”採訪團一行走訪了重慶市忠縣涂井鄉友誼村移民開發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忠縣縣長劉貴忠在會見採訪團時,以“認識忠縣的三大名片之一”來形容當地的柑橘產業,他指出,柑橘產業自1997年引進美國原施格蘭柑橘產業化項目10年以來,已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對為三峽建設而遷出的農民穩定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該縣果業局局長吳雪梅介紹,柑橘產業作為忠縣大型招商引資項目、骨幹支柱產業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採取“打捆式”資金使用,並積極吸引外資于1997年建成柑桔技術培訓中心,育苗中心和237畝示范園,從美國引進四、五十個品種進行示范推廣,育苗工廠化、生產專業化、建園標準化、產品國際化、產業集群經濟循環生態化已初具雛形。

  71歲的三峽移民毛永年抱著小孫子接受了記者們的採訪,說起移民後種植柑橘給他帶來的好處,老人抑制不住喜悅的告訴記者,現在比以前種植農作物收入增加了很多,4畝多地柑橘林年產量能達到1萬斤。友誼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宗仕也向記者表示,該村村民栽種柑橘後,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以移民馬宗生一家為例,改種柑橘後全家年人均土地純收入增加了近5000元。

  吳雪梅表示,在幫助農民增收的同時,當地柑橘業的發展發揮了綜合效益,不僅退耕還林政策得到落實,而且增加了制氧量並減少了流入長江的沙量。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