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動態

世博志願者大使于丹的“心得”

時間:2009-05-22 14:13   來源:世博網

名人于丹有很多“頭銜”。其中兩個與上海世博會相關:上海世博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上海世博會志願者形象大使。

4月11日,她赴日本參加上海世博會的首場公眾論壇——“愛城市,愛生活”世博青年論壇,並發表題為“用東方智慧建構人生價值”的主旨演講。5月份,于丹又趕赴四川地震災區慰問。

日前,剛從四川返京的于丹,下了飛機還沒來得及回家,就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侃侃而談她的“世博心得”。

記者:您不久前在東京參加了世博青年論壇,日本民眾對世博會的熱情如何?

于丹:我想從一個特別微觀的小事說起。4月份,東京舉辦的世博青年論壇上,有一個儀式,就是要贈送兩套上海世博會的票。一套贈送給了日本文化旅遊部門的高級官員,這是一個官方儀式。另外一套,贈送給了一個非常普通的日本老太太。

老太太在上一屆世博會上,前後進了場子200多次,每天上下午進去,走遍了所有館。日本為此發給她一個“世博全勤獎”。我們尋找到這位老太太,把這套票發到她手里的時候,是她60歲生日的前一天。

老太太特別樸實,她上屆去得次數多,因為是在日本愛知。主持人問,這回給您中國世博會的票,您還會來嗎?她回答說:在你們沒給我票之前,我在上海已經把我明年要住的房子訂好了。她說,我沒多少錢,訂不了豪華的酒店,就訂了一個很小很簡陋的地方,到2010年世博會沒開之前,我就去那住著,我還是會每天去看世博會的。

記者:作為世博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在您看來它是什麼樣的平臺?

于丹: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他可能沒有力量到南非、北美,到熱帶雨林、撒哈拉沙漠。但是人心,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就渴望走向世界。人,其實是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一個人看世界越遼闊,他對自己內心的確認和發現就會越深刻。

世博會是一個什麼平臺?它其實不是一次簡單的物質博覽,它是給了這個地球村里的公民,通過一種簡易方式,走向遼闊世界,和走向自我心靈的一種可能性。

記者:2008年中國經歷了大悲大喜,2009年全球經濟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您認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有何意義?

于丹:2010年,中國要舉行世博會了。在奧運的輝煌、地震的苦難之後,在金融危機的困惑之後,我也常常思索,舉辦世博的中國將給世人帶來什麼?

2008、2009這兩年,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更快了。現在中國受金融危機衝擊真的算小的,越走到世界上越有這種感覺。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為世界舉辦博覽會,這不是中國人自己的展示,它是一種融合、一種溝通,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新價值,給每個世界公民走向世界的一種簡約的可能性;第二,這是中國的態度,它是中國的展示,中國的信心,中國的文明,在這種時候,以一種東方智慧,從容的態度,給世界一個微笑。在我看來,這就是世博的意義。

記者:您是世博會志願者形象大使,對80後志願者的形象和作用您如何評價?對世博會志願者工作有什麼期待?

于丹:2008年,中國被兩件事情給徹底改變了——一件是至極苦難的地震,一件是輝煌至極的奧運。這兩件事情,同時成就了同一個稱謂,那就是“志願者”。志願這兩個字,下面都是“心”字,是源自于心的想法。

在2008年,80後也好,90後也罷,正好是在這樣一個民族氛圍里面學習成長。我有一個信念,這個世界和人性都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從來不覺得80後、90後有什麼問題。我相信,按照人類的發展規律,肯定是年輕的比老的要好。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代肯定會比一代更好。2008年的洗禮,是中國公民意識的洗禮。經過洗禮,不止“鳥巢一代”會變得很好,我覺得中國人在世博上的表現,是一定會更加出色。

記者:奧運會給中國提供了展示舞臺,您認為即將召開的世博會將會給中國帶來哪些契機?

于丹:我們的機遇實際上是無所不在的。世博提供了中國各個角度上的自我實現。包括從每一個中國人走出去,一直到整個國家的形象。我不做一個固定的期許,但是我相信,中國自己在成長呢,機遇多的時候,實現的可能性就大。

編輯:陳寧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