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人民觀察:“中國紅”閃耀世博園

時間:2010-09-30 09: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兩個紅彤彤的日子,將在10月1日合二為一——共和國61歲生日與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日。這一天,“中國紅”將漫卷世博園。

  幾乎每位到訪上海世博會的中外觀眾,都把參觀中國館作為第一選擇。

  每天早上,總有一幕感人情景重復上演。9點開園後,早晨6點就開始排隊的觀眾,從園區各個入口涌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共同的目標——中國館狂奔而來。  

  中國元素、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上海世博會開幕以後,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和省區市聯合館累計吸引了2000多萬人次參觀。“我最喜愛的世博場館評選”活動啟動兩周,共收到選票40多萬張,中國館、沙特館、德國館名列前茅。  

  中國館——這座名為“東方之冠”、69米高的紅色鬥拱,何以如此受人青睞?

  “五個一”艱難出爐

  中國館主題演繹故事

  遍地海派建築的上海,終於有了中國風格的地標——“東方之冠”,堪與“東方明珠”交相輝映。事實上,中國館更大的意義在於其內部展示。

  上海圖書館世博資訊中心館員吳敏研究世博歷史多年。她説:“獨立的、作為展廳的國家館,是上世紀中後期出現的。近年來,國家館著意展示國家實力和文化特色,建築風格不斷推陳出新,甚至國家館本身也成為巨大的展品。”

  1982年,美國諾克斯維爾世博會的主題是“能源——世界的原動力”。新中國第一次推出的中國館,除了工藝美術品,也展示了太陽能熱水器、沼氣爐等新能源技術。此後,中國開始學習如何結合世博主題表達自己:1986年加拿大溫哥華世博會,中國館首次應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1988年澳大利亞布裏斯班世博會,中國既有古典牌樓,也有360度環幕電影;1992年熱那亞世博會主題是“船舶與海洋”,中國由古及今洋洋灑灑演繹航太科技,才參加5屆世博會的新中國,站上世博會最高領獎臺……

  中國館這次將向世界展示什麼?繼續展示古老中國,展示農業、手工業精品,還是讓世界了解當今真實、嶄新的中國?

  傳統文明已經不再是絕對主角,歷史、現實、未來各佔1/3,演繹同一個主題——“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生動演繹了“和而不同”、“師法自然”,給人深深啟迪。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館的主題演繹,經歷了艱辛漫長的梳理過程。

  “演繹方案經過四次大變動,每一次都推倒重來,整個團隊完全換掉,從2005年一直調整到2008年,才算基本確定。”上海世博局研究中心主任、世博局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回憶:“要把中國館做好,是篇非常大的文章!”

  2005年,中國館展示方案初次向社會公開徵集,結果不甚理想,全部作廢。季路德介紹,“2006年的主線是‘千年之都’、‘絲綢之路’、‘世紀之初’、‘未來中國’,一條城市發展史,2006年末又全推翻了。”

  2006年底,“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主題浮出水面。2007年12月,世博局又一次向國內外公開徵集“中國國家館展示設計概念方案”。2008年對入圍的10個方案篩選、融合、深化,形成初步方案,當年12月23日終獲中國館籌備領導小組通過。中國館館長徐滬濱介紹,中國館主題可用16個字演繹:“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而不同,師法自然”。

  2009年1月中旬,中國國家館的展示深化設計確定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牽頭。最終,中國館展示被概括為“五個一”,用徐滬濱的話來説,就是“一部影片、一幅畫卷、一片綠色、一次騎乘探秘、一場低碳體驗”。

  兩個關鍵詞:“和”與“人”

  中華智慧讓世界眼前一亮

  在中國館,動態投影版的《清明上河圖》成為最大亮點。

  “2008年入圍的10個方案,幾乎一半都有《清明上河圖》,這是共識。”季路德回憶道。負責多媒體《清明上河圖》項目的,是中國館展示設計總監、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建成,他將這面匯總大千世界的墻壁,設計得宛如折疊過的紙,喻示著中國城市歷史長河的一波三折。其間最鮮活、最突出的,是“人”。而其中蘊藏的中國傳統哲學與古代城市化智慧,至今依然有借鑒價值。

  從歲月深處駛來的“秦陵一號銅車馬”,也為中國館增色。出土30餘年的銅車馬,首次邁出博物館大門“整裝出巡”。

  秦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透露,光運輸方案就經多方論證:火車太“震”,飛機太“冷”,又無法實現門對門,最終選定汽車押運。西安到上海千余公里,“銅車馬”每一個零件都量身訂制了專用囊匣,並在集卡底盤安裝了氣囊減震裝置……順利抵達後,專家們幾乎哽咽落淚:“這考驗了中國當代文物保存、運輸的實力。”  

  “和”與“人”,正是中國館關鍵詞。

  中國館,努力在用世界通用的語言來表達中國。“‘當下’是整個設計中筆墨最為濃重的一個部分。”中國館常務副館長錢之廣表示。

  “當下”,透出濃厚的人文關懷。10平方米的“東方魔稻”——綠色超級水稻,俏生生等待收割,體現人口大國對解決全球饑餓問題的傑出貢獻;98幅兒童畫讓人感動於孩子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多媒體短劇《同一屋檐下》,透過窗口觀看公寓樓中9個家庭的有趣互動,澆花的、玩電子遊戲的,穿起長衫打中國功夫的;更有大規模低碳展示和實踐,中國館屋頂就是太陽能的大規模集中應用……

  各省區市館的展示主題,也彰顯著華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多元魅力。太多的精彩,在中國館紛至遝來。

  精彩來自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在世博籌辦過程中,胡錦濤總書記先後4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僅2009年就兩次聽取籌辦工作彙報和中國國家館、主題館展示策劃方案彙報。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方案更是經過中央政治局會議集體審看、討論。

  中國館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展現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燦爛輝煌。

  “我目睹了中國的發展”

  中外遊客為中國驚嘆

  參觀中國館絕對是一場體力比拼:開館5分鐘,預約券就會被狂奔而來的觀眾爭領一空,之後還得在蛇形通道苦等一個小時——這些絲毫不減人們的熱情。

  “每天只能有5萬多名觀眾入館參觀。為了提高參觀舒適度,我們一直在努力。”徐滬濱介紹。

  從增設飲水點、大螢幕到增加文藝表演,中國館不斷完善服務細節。開園近5個月,中國館調整和改進服務的舉措數不勝數。日均客流量達15萬人次的中國館,投訴率始終保持在十萬分之一。  

  截至9月28日,中國館共接待貴賓團組25萬餘人,接待外國國家館日代表團137個,國際組織榮譽日代表團18個,接待80多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30余位外國議會及政黨負責人,40余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後,充分肯定中國館用形象生動的手法,展示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中華智慧,反映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震驚”、“偉大”、“精彩絕倫”……各國政要在國之瑰寶、超級水稻、疊篆文字等展品前駐足欣賞時,發出了由衷讚嘆。

  國展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認為,中國館很好地展示了中國輝煌的歷史、繁榮的現在和光明的未來,“將成為上海世博會標誌性建築,讓人永遠回味這次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印度總統帕蒂亞對中國館將現代工程設計與中國傳統審美和高科技相結合留下深刻印象;蓋亞那總統巴拉特賈格迪表示,中國館使人得以領略中國宏偉的建築藝術和中國人民豐富的文化魅力;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稱“中國館將世博會的展示水準提高到一個新層次”……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觀看中國館電影《歷程》後淚流滿面:“中國太了不起了,我目睹了中國的發展!”  

  “我們參加了很多屆世博會,上海世博會‘與眾不同’,特別是中國館,太精彩了!”象牙海岸館館長卡米爾誇西説:“現在我明白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中國人確實有能力。” 

  美國遊客海漢則説:“中國館裏有如此眾多的精彩,仿佛把中國帶到面前,非常奇妙。”

  世博園內,那一抹“中國紅”,讓世界驚艷。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