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城市發展新的文化內涵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然而,這個"城市",既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又和以往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不同。我們首先來了解一組數據:
上世紀初,全球僅有1.5億人居住在城市,佔世界總人口不到10%;20世紀結束時,全球城市人口激增20倍,29.26億,接近世界總人口的一半。1995年,中國城市人口為3.6億,佔全國總人口的30%;2008年,中國城市化已達到了44%左右。
21世紀以來,世界發展出現了新趨勢--發展中國家正在快速城市化。城市,是讓生活更痛苦,還是讓生活更美好?這是當今世界現代化進程中,普遍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迫的現實問題。發展中國家的人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從貧瘠的鄉間走入城市,而城市能否給這些人提供愜意的生活呢?空間的擁擠,資源的短缺,高能耗、高污染……諸如此類的"城市病",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自然科學家和人文社會科學家共同關注的焦點。
於是,上海世博會有了這樣的主題,有了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世博會的歷史,也給予城市與美好生活更深的內涵。調查表明,有36.9%的受訪者認為重視環境與城市和諧發展是本屆世博會給受訪者帶來的最大啟示:28.9%的受訪者認為上海世博會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構想。
在22~29歲的人群中,更多的人認為需要"反思目前城市發展模式"。而不同性別的受訪者之間,感受也存在差異:男性受訪者認為世博會在文化觀念上,"讓人們更多審視經濟與人文的辯證關係",而更多女性選擇 "重視環境與城市和諧發展"。
受訪者包先生對此感觸頗深:"上海世博會集中展示了一百多個國家和各種類型的城市生活。其中既有最新科學技術帶來的新生活,也有走過彎路的城市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些,都很好地詮釋了世博會的主題,也給予我們啟發。人類對自身使命和未來發展逐步有了理性認識,當然,獲得這種認識人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時,我們現在面臨的環境也告訴我們,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以各種方式對一味追求發展、追求物質享受的做法發出警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必須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 "
文化永遠是處於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今天世博的主題是人類認識上的一個高度,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的産物,深刻體現了今天的人類文化的發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