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揭秘世博園裏“諾亞方舟”

時間:2010-09-16 10: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9月15日電(記者沈而默)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公共安全技術專家吳曼青9月15日做客上海世博會太空家園館和大家一起探討浮空器的原理、應用和未來。

  實際上,由吳院士所在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研究所研發的車載係留氣球監測系統,作為世博會安防的“天眼”,正守衛著世博安全。

  “這個世博安防的‘天眼’有著不一樣的皮,不一樣的氣體和不一樣的繩。”吳院士向大家介紹。所謂不一樣的皮,是一種多層複合囊體材料,包含承重織物層、耐候層、阻氣層、粘接層等:除了具有和防彈背心類似的特性之外,這種材料更具有低面密度、高抗拉強度和低透氦率的特點;不一樣的氣體則是充在浮空器中的氦氣,作為惰性氣體,氦氣的安全性好,而且可以迴圈利用,進行回收和純化;不一樣的繩則是多功能係留纜繩,僅有220克/米重的纜繩,卻包含了高壓輸電、信號傳輸和泄雷功能,而下一步這種纜繩的重量將有望減輕至160克/米。

  有了這樣的皮、氣體和纜繩之後,浮空器更具威力的是它所搭載的設備。據吳院士介紹,此次世博會上的“天眼”就搭載了可見光錄影機、熱紅外成像儀、高光譜相機和氣象監測儀,在世博園內外的交通調度、火災預防、危險源跟蹤以及處置突發事件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吳院士指出,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逼人,每年公共安全事件造成非正常死亡超過20萬人,傷殘超過200萬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近五年年均近9000億元,相當於GDP的3.5%。這一形勢背後暴露出我們公共安全體系很多的不足,産業發展滯後,缺乏一套監測、預警、應對、管理公共安全事件的科技手段與産品裝備。而浮空器作為戰略性裝備,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在應對應急通信、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公共安全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