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從城市案例館沙龍看天津華明鎮推進農村城市化

時間:2010-09-15 13:29   來源:新華國際

天津案例館迎來第100萬名參觀者

天津華明鎮案例館

  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UBPA)天津沙龍活動在華明鎮舉行,吸引了近20位案例館館長的關注,各位館長圍繞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途徑、創新城市化發展模式、打造生態宜居新生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館長們分別從城市發展理念、城市文化傳承、城市資源回收、城市節能環保等方面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和實踐。

  UBPA的幾個代表案例

  漢堡之家是UBPA北區眾多獨立展館之一,它為環保建築和居住樹立了新的標桿。它充分利用了“被動”能源,例如人的體溫、陽光、地熱、地冷,因此能耗極少。隔熱密封的外墻,將對能源的需求降到極低的水準。這就是它被稱作“隱形能源建築”的原因。在詮釋被動房的理念的同時,也展示了漢堡這個充滿創意、宜居的臨水之都,一座按照居民自己的願望和熱情主動開發的城市。

  臺北市從1996年開始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一方面通過垃圾收集定時定點,可以考量市民的素養;另一方面,資源獲得回收,焚化灰渣可以再利用。政策實施十多年來,情況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家戶垃圾量隨袋徵收前每天是2970公噸,迄今已降至每天1009公噸,減量達到了67%;資源回收率隨袋徵收前為2.4%,至2009年平均已達45%;掩埋量由最高每日2501公噸,降低至59公噸,減量97.6%,預計在2010年底臺北市將實現零掩埋目標。

  西安大明宮館作為參展本屆世博會的唯一大遺址保護案例,以唐大明宮為原型,以唐朝著名的建築風格“三齣闕”形式為設計思路,1:1比例復原唐大明宮正殿含元殿的西側配樓棲鳳閣。至今,該館已經向前來參觀的100多萬世界各地遊客充分展示了“人文、活力、和諧”的新西安形象。

  華明人的現代品質生活

  天津華明鎮作為本屆世博會唯一的農村城市化題材案例,以“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為主題參展,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毫無疑問也引起了參加本次沙龍活動的館長們的濃厚興趣。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華明規劃沙盤和獨具特色的華明博物館,隨後還實地遊覽了華明鎮幽雅的社區、靚麗的街道和完備的公共設施,真切體驗了農民幸福的現代品質生活。

  通過實地查看可以發現,華明鎮在宜居住房、配套完善、環境優美、文化品位、科學管理、就業充分、社會保障等7個方面,都充分展示了宅基地換房帶給華明人的實實在在的安居樂業有保障的生活。

  所謂“宅基地換房”,就是在國家政策框架內,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可耕種土地不變、尊重農民自願的原則,高水準規劃、設計和建設有特色、適於産業聚集和生態宜居的新型小城鎮。農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規定的置換標準換取小城鎮中的一套住房,遷入小城鎮居住。農民原有的宅基地統一組織整理復耕,實現耕地總量不減、品質不降、佔補平衡。

  新建設的小城鎮,除了農民居住區外,還規劃出一塊可供市場開發出讓的土地,用土地出讓收入來平衡小城鎮建設的資金。宅基地換房的一個“換”字,換來了城鄉二元結構的改變,換來了城鄉差距的縮小,換來了發展空間的擴大,換來了農民的幸福新生活。

  解決“三農”問題的創新實踐

  “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天津市解決“三農”問題,超越了農業和農村的層面,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思路破解難題,以不減少耕地為前提,以農民擁護為基礎,在城市郊區的華明鎮探索出一條運用“宅基地換房”辦法建設示範小城鎮、實現農民安居樂業有保障的新路子,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如今,有12個村的4萬多村民已經搬入小城鎮居住,原來佈局分散、使用效率很低的宅基地統一進行整理復墾,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利用,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良好、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有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實現了“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

  目前,天津市各區縣的示範小城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通過宅基地的置換建設生態宜居的農民居住區,同時規劃建設能夠使農民充分就業的産業園區,復墾後的宅基地用於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在津沽大地上,一幅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世博網)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