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滬總領事:英國館拿獎拿到手軟

時間:2010-09-08 10:37   來源:文匯報

  至今已有550多萬觀眾參觀英國館,比預估多出40%,包括不下3000位中國企業高層。

  在世博園千姿百態的建築中,英國館“蒲公英”是賺得最多眼球的一個。對此,英國駐滬總領事卡瑪艾琳毫不掩飾她的自豪,在專訪一開始,她就告訴記者,這個館已經“拿獎拿到手軟”。“世博會給了英國展示創意創新的舞臺,更是中國和英國建立更親密的民間關係的紐帶。”她説。

  至今已有超過550萬觀眾參觀了英國館,比他們自己的預估多出40%;其中的貴賓廳接待了不下3000位中國企業高層——在艾琳看來,促進中英經濟貿易合作,“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更直接、更有效”。借助世博會的舞臺,英國安排了300多場活動,包括經貿洽談、教育論壇、文化體育活動等等,顯得很活躍。英國館不僅擁有官方中文網站,還利用騰訊QQ、優酷網等中國本土的熱門網站展開宣傳攻勢。而“世博效應”也已初步顯現:今年以來,中國人赴英國的簽證量比去年同期上升60%,旅行、商貿、留學類都有明顯增長。

  在歐洲各國中,英國對華投資穩居首位,且近年增長很快。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活躍著大約3000家英國企業,從能源類的英國石油,到通信類的沃達豐,從金融行業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到零售業的瑪莎百貨,還有諸多廣告創意企業、法律等專業服務機構,幾乎滲透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艾琳告訴記者,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日益提高,特別是加入WTO後,無論基礎設施,還是政策法制,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英國企業的“磁力”越來越強。英國企業參與了北京首都機場T3航廈、廣州歌劇院、重慶機場等重大工程的設計和建設,還參與了眾多幫助公眾享受低碳生活的環保類項目。此外,目前有3所英國大學在中國有了直接的投資與合作。

  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與英國有更多合作機會。艾琳表示,“我們不是上海的老師,而是深度合作夥伴。”在航運、金融等專業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的匹配度很高”。與此同時,英國也對中國企業敞開懷抱。本月,配合英國國家館日,倫敦金融城的市長將帶著60多家英國公司的代表訪問世博會,與中國企業代表深入溝通,歡迎中國企業赴倫敦上市。“我們歡迎所有的中國企業家,不限定任何産業或領域,他們將得到和英國公司同等的待遇。”(記者 鐘慧)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