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赴滇知青看雲南館 遊世博憶如歌歲月

時間:2010-07-06 14:43   來源:上海青年報

雲南插隊老照片

雲南館與工作人員和影

  當上海大學教授胡靜琳第三次走進世博園區,她再一次來到了雲南館,但與此前不同的是,這一回一共有26名曾經紮根雲南的上海知青同遊雲南館。

  雲南館是那麼美,更是那麼熟悉。可是,老知青們看了又看。一別幾十年,他們依舊可以用雲南鄉音和第二故鄉來的工作人員們親熱地交談。

  與共和國同齡的胡靜琳教授依舊清麗,但40年的風雨留在她臉上的印記無從掩蔽。置身雲南館中,怎不讓她想起在雲南17年的蹉跎歲月。

  十七年紮根雲南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一部《孽債》曾經紅遍上海灘,多少知青在淚水中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徐老師淡定地説:“葉辛的《蹉跎歲月》、《孽債》我都讀過,談不上特別喜歡,因為知青們的真實生活遠遠比小説更為豐富。”

  徐靜琳在新平縣漠沙公社插隊兩年,之後又轉赴縣衛生局工作,一幹又是整整七年。那時的她常常送醫送藥下鄉,翻山越嶺走村串寨,幾乎跑遍哀牢山的大隊合作醫療站。在缺醫少藥的山區,有時還要客串“接生婆”的角色。有一次到嘎灑公社送藥下鄉,正遇一農婦難産,她趕了幾十里山路,用自學的針灸技術,在僅有碘酒和剪刀的危急情況下,在産婦家裏接生了一個大胖兒子,農婦一家感激不盡。至今,她的書櫥裏還保留了當年成套的醫學教科書——這是自己那些年“赤腳醫生”生涯的紀念。“高考1977”無疑是胡靜琳一生的轉捩點。憑藉自己作為老三屆高中生的紮實基礎,僅僅復習了一個多月,她就順利地考上了雲南大學歷史系。但走進課堂,胡靜琳已經是一個28歲的大一新生。畢業之後,她以優秀的成績留校工作,正逢學校重建法律系,於是又到西南政法學院主修法制史和憲法學。

  在雲南大學,她先當了四年學生,又當了四年教師。直到1986年調回上海大學,胡靜琳的人生足足在雲南寫下了17年歲月篇章。

  用青春寫就從容

  胡靜琳的先生高水根也是1949年出生,也曾經是上海赴雲南新平縣的一名知青。感慨于夫妻兩人六十年的經歷,高先生曾經賦詩云:高山流水玉林中,歲月蹉跎乃從容;一樹春風千枝綠,靈石湖畔夕陽紅。

  第一句暗含了夫婦二人的名字,第二句講的是他們的知青歲月,第三句是感謝高考所帶給自己的機遇,第四句則是他們如今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而貫穿整首詩的,是他們用青春歲月寫就的人生的從容。“那個時候,的確是對未來一片未知,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永遠回不了上海,是不是一輩子做農民……”胡靜琳的聲音仍然很平靜:“其實,那時候,我已經對醫生的職業産生了很高的熱情,即便真的回不了上海,也一樣能坦然接受的。”的確,正如她所説的那樣:“知青歲月是對人生的磨礪,幫助我們成長,教會我們用心和堅持。因為有了這段經歷,使我能夠從容地面對之後的人生。”

  當然,她也坦承,知青生涯是沒有辦法選擇的人生履歷,青年時代是學習知識的最寶貴的時間,而自己的這段黃金時代確實是被耽擱了。

  如今的胡靜琳已經是一位比較法領域的專家,她在港澳基本法領域的研究頗有建樹,併發表了多部重量級的專著。作為一名教師,胡靜琳時常在課堂上提醒那些20歲上下的年輕人:“努力學習,珍惜這最寶貴的時間。”在學生們的身上,她仿佛看到了那個扎了兩根大辮子和傣族老鄉在一起時的自己……

  與雲南結緣終生

  4月12日,對胡靜琳來説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她都會參加赴滇老知青的聚會,因為正是在1969年的這一天,所有當時住在長寧區的知青,踏上了開往雲南的列車。

  17年在滇歲月,沒有改變胡靜琳的上海口音,但卻給了她留下了無法抹去的雲南印記。每天的午餐,她的習慣都是去吃一碗雲南米線,上海買不到的當地特産就在網上訂購。胡靜琳和先生有一種“暗語”——只要説到激動之處,他們就會忍不住用雲南方言高聲交流,那時候仿佛整個世界只有他們兩個人……

  調回上海大學之後,她又回了三次雲南。她説:“雲南民風淳樸,那裏的自然風光足以讓人敬畏。”是的,香格里拉,就像她的名字那樣——是胡靜琳一個夢開始的地方。

  世博會開幕以來,胡靜琳已經參觀了3次,每一次她都會自然而然地走進雲南館。這裡的一切對她來説都談不上新鮮,可她還是百看不厭。美麗的大門,出土的文物,多元交融的滇文化,品一口普洱茶,嘗一碗遇難米線……這一切總讓她流連忘返。

  6月26日,第三次踏入雲南館,那份感覺又是特殊的。因為這一天,雲南館特別舉辦了活動,邀請26位曾經在雲南插隊,工作、生活了的上海籍知青代表暢遊雲南館,與工作人員共敘邊疆情。

  上海赴滇知青看雲南館

  心聲

  歲月磋跎 卻也受益終生

  在雲南館,26位老知青仿佛回到了崢嶸歲月。如今,他們都有所建樹,而那段插隊落戶的生涯雖是蹉跎,卻也使他們受益終生。

  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馮小敏,曾在西雙版納景洪農場插隊10年。他在參觀後的留言中寫道:“世博會最美的場館之一——雲南館,一個景洪農場老知青的心聲。祝願第二故鄉父老鄉親生活更美好!”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崔玉寶説:“雲南館的美觀漂亮和開放大氣令人十分震撼,非常感謝雲南人民沒有忘記我們!”

  現任上海市婦聯主席的張麗麗,原是孟臘農場的一名知青,她説:“在雲南西雙版納動臘農場工作了10年,雲南人民純樸的民風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及對我們上海籍知青的關愛,至今久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原在橄欖壩農場插隊的徐國強説:“我是1968年下鄉,1987年返城,整整二十年青春都獻給了雲南,可以説雲南是我的第二故鄉,最難忘的是雲南人民的淳樸、善良及當年對我們知青的愛護,非常留戀雲南的風土和人情。”

  雲南館值班館長李春華説:這次參觀活動是一條穿越時空的紐帶,將上海和雲南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