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觀展線路豐富世博遊 互動主題感受未來

時間:2010-05-27 12:54   來源:新華網

  “草蛇灰線,伏延千里”,這是文學名著中常用的手法,在今天的世博園區中同樣也得到體現。世博會300多個展館各不相同,但不同場館卻經常不約而同地展示出相似的主題,這為觀眾個性化地選擇自己的觀展線路提供了可能。

  世博會如同多棱鏡,每個人看到的風景各不相同。隨著世博園區客流人數累計突破600萬大關,越來越多的專業世博觀眾已不再簡單地“隨大流”排隊看熱門場館,而是做好自己的觀博攻略。多樣的世博觀展線路帶給觀眾不同的驚喜與感悟,人們則藉此更好地看到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文明智慧的精粹。

  “倒懸主題”線:啟發我們換種發展思路

  如果沒來世博會,可能很難想像天花板上還可以佈置這麼多東西:青花瓷、餐桌、椅子、樂器、樓房等等,都跟生了根一樣,倒著從天花板上“長”出來,讓人耳目一新。特別是許多展館開闢了綠意盎然的頭頂倒立花園,引起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遐想。

  還沒走進英國館標誌性的“種子聖殿”之前,就可以看到展館外傾斜的墻壁上倒著冒出了片片“綠園”。一棵棵樹木緊緊紮在天花板上,樹冠朝下,仰起頭看著看著,都有些懷疑地球引力是否換了方向。英國館外還用倒立著的綠色植物拼出倫敦等四座英國城市的綠地輪廓,無言地訴説著這些當年的工業重鎮城市轉型之路。

  在德國館,人們會發現一個倒立的公園呈現在展館頂部。碩大的花朵、油綠的葉子、青青的草兒都從天花板向下恣意盛開,地面反被漆成了藍色天空。把頭伸進倒置的花朵模型裏,還能聽到鳥語、聞到馨香。一些小朋友索性躺在地上,欣賞公園的全景。

  位於浦西片區的中國民企聯合館,同樣也將綠樹挪到了入口大廳的頂部,猶如“倒影”對比現實中的灰色城市,折射出城市與自然的關係,體現了人類對綠色的嚮往和追求。

  為什麼這麼多的展館都採用倒懸展示的方式呢?同樣選擇將家居倒懸在天花板上的瑞典館“未來生活島”設計者告訴記者,這代表著用一種顛覆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不再重復當年發展的老路,這也是對“低碳世博”的一種闡釋。

  “中國主題”線:點滴之間見證中外友誼

  走進韓國館,就像到了老朋友的家中,四處洋溢著親切、和睦的友好氛圍。一到二樓展廳入口,就看到了“您的朋友,大韓民國”的歡迎圖片。

  “中餐是韓國人最喜愛的外國料理”“韓國出版史上銷量最大的暢銷書是《三國演義》,幾乎成為韓國人必讀的經典”“了解中國,學習中國”……從隨處可見的漢字,到各種視頻影像,無不在講述兩國之間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和今天商貿往來的緊密聯繫,其真誠、謙虛,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與之毗鄰的“紫蠶”日本館,館內近一半展示內容是關於日本如何在中國的幫助下,重新尋回國鳥朱鹮的美麗身姿。設計者巧用傳統水墨畫和中國崑曲的藝術形式,更加拉近了與中國遊客的距離。

  被評為最有“中國味”的波蘭館,其黃褐色的表面佈滿鏤空花紋,如同中國的民間剪紙。在此前波蘭國家館日舉行的音樂會上,觀眾還欣賞到用波蘭傳統手法演繹的中國古典音樂以及用中國絲竹表現的肖邦作品。

  最幽默的當屬美國館一部學中文的主題電影了。拍攝者在美國街頭隨意拉來路人,教他們用中文説“你好”“歡迎來到美國館”,他們古怪的發音引得觀眾哄堂大笑。籃球明星科比、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花樣滑冰華裔冠軍關穎珊也串場其間,傳遞著美國人民的熱情、友好。

  瑞士館的陰陽理念設計、墨西哥館的風箏、新加坡館的石斛蘭……看到一個個展館中熟悉的中國元素,國內觀眾更多感受到外國參展方的心意和真誠。世界很大,人與人的距離卻可以很近。

  “兒童主題”線:孩子眼中的未來世界感動你我

  或許因為孩子純潔敏銳的心靈,又或許是因為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許多國家都專門徵集了兒童繪畫或創意,並在展館中專門辟出空間,向人們呈現孩子眼中的未來世界。

  最典型的代表要數俄羅斯館了。走進展館,幾乎就是置身於“童話城堡”。在一層展示廳,記者看到了俄羅斯兒童構思的未來城鎮和卡通建築。沿著蜿蜒小道走上二樓,三根碩大的圓柱上爬滿了臉盆大小的“牽牛花”,高達三四米的“向日葵”和“雛菊”正在吸收能量,水果形小屋旁長滿巨型“草莓”,連天花板都是美麗的花蕊,中間閃爍著點點星光,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據俄羅斯館負責人介紹,整個展館創意來源於蘇聯有關未來魔幻城市的著名童話。由於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正如俄羅斯籌備和參與上海世博會組委會主任赫裏斯堅科所言:“最好的城市應該讓兒童生活得很愜意,這座城市應該由兒童來設計。”

  在“東方之冠”中國館的二樓走廊,中國孩子也通過近百幅繪畫來描述未來。同樣位於C區的加拿大館則將孩子對城市的夢想投射到水中,參觀者只要輕輕一點水面,觸碰之處立即由灰色變成各種影像,最後幻化成一雙孩子的小手。

  無論是可愛的蝸牛汽車、五顏六色的蘑菇大樓,還是光禿禿的樹榦和滿地巨蟲,人們通過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未來景象,既充滿希望,又充滿困難和挑戰。

  “在孩子們看來,沒有什麼事不能實現的,這種勇氣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是我們戰勝未來城市發展困難的力量所在。”正如美國館影片中所言,只有一直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幻想,創造才有生命力。

  “互動主題”線:協作創造美好未來

  德國館的“動力之源”大廳外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進入展廳的參觀者被分散到上下三層回廊,大廳中心是一個直徑3米的金屬球,光與影都在這裡跳動,散發著神秘的紅色光芒。

  在講解員的提示下,不同區域的觀眾輪番鼓掌、叫喊,用聲浪將金屬球推向另一邊。“嘿!呵!……”金屬球越飛越高,越飛越快,球體表面逐漸展現絢麗的城市圖像——是參與者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未來理想的城市是所有人都能幸福生活,所有事物都能各得其所;而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又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參與、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由此,各參展方在文字、聲音、影像外,還精心設計了諸多互動環節,讓遊客們能在玩樂中品味真知、感受人類的偉大合力。

  在萬科館,觀眾躺在坐椅上,為巨大穹頂球幕展示的湖泊乾涸、森林銳減、資源殆盡等環境問題深深的震撼。“然而,我只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力量又能改變什麼呢?”此時,坐席旁亮起了一個藍色手掌形狀的觸動裝置,觀眾紛紛伸出手與影片取得互動,以自己的投票支援環保事業。隨著銀幕上參與者的數量不斷增加,眾多個人的努力匯整合一隻金色的大手,讓大地重歸生機盎然。

  一部ICT(資訊通信技術)手持移動終端,構成了觀眾與資訊通信館互動的平臺。觀眾手中的畫面會突然“飛”到大螢幕之上,還可以通過它了解到“五感通信”的未來。在最後的“夢想互動體驗舞臺”,參觀者來到自己所感興趣的主題前,蒐集個性化的未來夢想,體驗人機對話的樂趣。資訊通信館館長黃黎亮説:“每個人的夢想都將自動儲存,在實現個人夢想的過程中,每個人同樣也在幫助著他人。”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