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五逛世博園 自創小妙招嘗遍各國美食

時間:2010-10-20 11:47   來源:文匯報

  誰能想像身懷六甲的“準媽媽”竟會對世博會上的各種展示如此著迷,前前後後進園區不下5次。當然,如果觀博只是湊湊熱鬧尚不能以“技術貼”來形容,這位叫作劉玲媚的“世博達人”告訴記者,從事多年會展業務的她之所以會對世博園流連忘返,可少不了她的“專業性理由”——搜尋工作中的創意靈感,而她在部落格上寫下洋洋灑灑的數十篇觀博日記正可以為此提供充分的“佐證”。

  “專業”技術看展覽

  眼前的劉玲媚已經懷孕接近7個月,不過看她依然站在記者身旁手舞足蹈的樣子,足可以説明其身手之“矯健”。按照她的説法,她和老公結伴,基本是每月一遊世博園,最近她又樂呵呵地挺著6個月的大肚子逛了整整一天世博會。或許5次的進園紀錄聽上去不多,但對於肚子裏還有個小寶寶的她來説,也能稱得上“鐵桿”了。

  “我看世博場館的角度可能和一般遊客的眼光不一樣”,會展專業出身的劉玲媚習慣於觀察各個場館的布展情況,包括展位的各個細節、展示的內容創意都要細細留意一番。她告訴記者,很多世博國家館裏都大面積運用了LED螢幕,展示效果很好但成本也不小,而城市最佳實踐區裏的一些展示雖然空間有限,卻顯得“匠心獨具”,讓她很受啟發。“巴西的兩個城市案例館就很有意思,阿雷格裏港館大概是整個世博園區裏最小的場館,只靠一個互動遊戲就達到了展示效果;而聖保羅館裏也只有一些可以翻動的板,每塊板面上黑白線條粗細比例不同,只要遊客來回走動,就會發現整面墻由深變淺,這種布展方式的‘性價比’相當高。”

  或許是出於工作的關係,劉玲媚對於圖片和文字顯得特別敏感。她發現,看世博場館內的展示時,很少有遊客會在文字説明或者圖片前駐足:“大家往往都喜歡看一些炫目的東西,可能是排隊時間比較長,有種想值回票價的感覺。不過,我個人而言更喜歡看文字,細細閱讀後往往會有額外的收穫。”

  就拿澳大利亞館(網上澳大利亞館)來説,大多數遊客會直奔館內的旋轉環幕電影,6塊可以升降轉動的螢幕確實很精彩,但劉玲媚卻給記者推薦了在澳大利亞館通道上播放的另一部迴圈播放的紀錄片《姐妹》。“螢幕對面的墻上貼滿了這些傑出女性的故事,她們中既有可持續生態系統、創新領域、醫學領域的資深研究人員,也有古典小提琴手,我可是站在那裏看了很長的時間呢!”

  “荷蘭”技術嘗遍美食

  説起各個場館的布展方式還一臉嚴謹的劉玲媚,聽到記者問到世博美食就立馬像小孩子似的興奮起來。“大家都知道,AA制在英文裏有種習慣的講法叫‘DutchPay’,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會和荷蘭扯上關係。”她告訴記者,要在世博園裏能花最少的銀子,吃到最特別,最美味的食物,她可有個“小妙招”,靈感正是來源於精明的“荷蘭”技術。

  所謂“妙招”講起來也不複雜,話説劉玲媚和老公每次結伴去世博園,吃東西都會遵守幾項“法則”:不自帶點心,不在場館外的餐廳用正餐,每到一個外國場館就只買一樣具有當地特色的食物,兩個人共同分享。

  別小看這種帶有“荷蘭”味道的方法,數一數劉玲媚在世博園內嘗過的世界美食總量那可就相當驚人了。從帶有秘制酸辣菜醬的土耳其館(網上土耳其館)烤肉、德國館(網上德國館)裏口味地道的黑啤、紅遍日本街頭的章魚小丸子,一直到芬蘭館(網上芬蘭館)裏的馴鹿肉串、丹麥館(網上丹麥館)裏的特色三明治……她笑著告訴記者,每次走出世博園不但心情愉悅,最關鍵的是胃也非常滿足,“記得那次參觀完法國館已經接近晚上9點了,儘管當天跑了20多個館,嘗到了不少好吃的美食,但我們依然堅持‘騰出胃的空間’,努力裝下了一整支法國冰淇淋。”

  在嘗過的那麼多世博美食中,劉玲媚最喜歡的當屬丹麥館頂樓餐廳裏貌不驚人的特色三明治。傳統的三明治在丹麥被認為有點過時,因為麵包中夾了太多的配菜,而且常常被諸如蛋黃醬等繁複的醬料所包裹。而世博會上丹麥館裏的三明治造型很時尚,內容卻很簡單,只有一兩種配菜。“在其他餐廳賣的三明治最起碼都會有兩片麵包,優點自然是非常‘管飽’。丹麥館的三明治只有一片麵包,看上去小小的,卻可以讓遊客一次就嘗遍不同的口味。我買了3種口味的一個餐盒,有馬鈴薯、三文魚、雞肉味,都很好吃。”讓劉玲媚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擺在丹麥三明治樣品旁的一小段文字説明:原來,在丹麥,當一大家子騎自行車郊遊時,很多丹麥主婦都會準備這樣一個三明治餐盒當做全家的午餐,“在世博園裏品嘗到地道的丹麥美食之餘,還能感受一番當地獨有的生活方式,這種體驗很棒。”

  當然,在芬蘭館餐廳裏吃馴鹿肉串的經歷也讓劉玲媚備感難忘,“起初是抱著‘沒吃過’的好奇,想著一定要買來嘗一嘗。吃起來味道還不錯,有點像牛肉,挺有嚼勁的。但沒想到一走出餐廳門口,我就看到一張很大的馴鹿照片,實在太可愛了,再回頭看看手裏拿著的馴鹿肉串,‘罪惡感’立馬油然而生,就全部給我老公吃了。”

  本報記者 唐瑋婕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