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震旦館賞美玉 細品中華民族溫潤堅韌文化內涵

時間:2010-05-06 08:33   來源:台灣網

 

上海世博會臺灣企業自建館震旦館,以“中華玉文化 城市新風格”為展示主題。(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5月6日上海消息 玉器是中國獨特的自然材料和生活器物,玉文化則是世界上唯一綿延數千年的器物文化,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活風格的變遷。後人更將“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的內涵賦予美玉,稱為玉的“五德”。作為世博會歷史上首家臺灣企業自建館,震旦館獨樹一幟,用中華玉文化來闡述世博主題,帶領遊客們徜徉于玉器的精彩世界,體會中華民族傳統倫理和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倡導融合“仁義禮智信”的城市生活新風格。

  企業自建館卻不致力於自我宣傳,倒選用了“中華玉文化 城市新風格”作為展示主題,這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慮。震旦館館長顧益生笑稱,這個問題被問了不下百遍,原因説起來卻簡單的很: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把玉的自然特性比喻人的道德品質,震旦館創意的靈感正是來源於“玉之五德”,以此探索現代城市的人文基因,啟發新時代的人文精神。

  走進震旦館,緩步“五德長廊”,穿過一片靜謐的翠綠竹林,從3D動畫短片“女媧補天”中了解到關於玉石的傳説,才算“有資格”真正近距離觀賞到白玉、青玉、墨玉、翡翠等8種玉器精品,甚至親手觸摸到一塊塊尚未雕琢的玉石原料。

  溫潤的羊脂玉吊墜、青翠欲滴的翡翠香爐、晶瑩剔透的白玉觀音……平日深藏的極品玉器一一呈現在遊客面前,引得讚嘆聲不絕於耳,而震旦館的高明之處在於,採用全息投影技術,讓遊客們得以360度觀賞典藏于震旦博物館的40余件各時代玉器。從遠古紅山文化至明清各歷史時期,每一件玉器的紋理、色澤、材料雕飾等元素都清晰可見,尤其是展區正中長寬達1.5米、高度有1米的全息影像完美呈現出“金縷玉衣”的織制過程,讓遊客們一下子就停住了腳步,紛紛拿出相機留下這夢幻般的一幕。

  既然以展示玉文化為主題,震旦館還特意從上海玉雕廠搬來了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的“玉山子”。這塊重達2.5 噸的密玉玉雕,栩栩如生地表現了1959年中國人第一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由當時我國13名頂級玉匠歷時3年合力完成,此前僅僅公開展出過一次。

  “每一塊玉石都是稀世之寶,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想、生活、器物三位一體的有機文化系統。將綿延數千年的中華玉文化搬上世博會舞臺,不僅是為了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也是希望以此讓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這就是溫潤堅韌、和平中道、光彩內斂。”這是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讀玉”多年的感悟,流連于震旦館,你也能品出中華民族文化中如玉般溫潤美麗的內涵。(記者 張弛)

  

 

震旦館展示的觀音玉雕。(台灣網 張弛 攝)

 

 

震旦館展示的玉雕。(台灣網 張弛 攝)

 

 

震旦館展示的玉器360度全息影像。(台灣網 鐘寶華 攝)

 

 

震旦館展示的國寶級密玉玉雕“玉山子”。(台灣網 鐘寶華 攝)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