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臺灣與世博

“世博效應”為兩岸加分

時間:2010-11-04 14:01   來源:海峽之聲網

  海峽之聲網11月3日訊(呂品)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落下帷幕,180多天的會期裏,“中國紅”與“臺灣元素”大放異彩。海峽兩岸首次共同參博,堪稱上海世博會的一大特色。如今,世博會已經結束,相比180多天的會期,後世博將是一個更長、更深遠的發展時期,也是一個開始慢慢嶄露頭角的話題。

  據臺灣媒體報道,在世博園裏有設點營運的臺商,雖然園內的店已經吹熄燈號,但世博園外的店面生意比以前更好,業者紛紛期待,後世博所帶來的“臺灣熱潮”效應將持續擴大,讓現有店面生意更好,展店更為迅速。對上海臺商説,借道世博是個增加能見度的大好機會,不僅曝光度大為提高,為將來事業拓展更有事半功倍之效,那麼,世博效應對於兩岸意味著什麼?上海浦東臺灣研究所盛九元教授認為,善用世博效應可為兩岸加分。

  首先,對於後世博效應的內涵,盛九元先生認為,有兩個層次:第一,世博會提升了上海,乃至中國大陸的形象,對於中國經濟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和分工帶來正面的品牌效應;第二,通過內地和港澳臺共同參與世博,大陸民眾更多了解了這些地區,對於加強內地與港澳臺的聯繫有幫助。

  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世博臺灣館的成功,讓內地許多地方對舉辦臺灣周意願大增,有近10個地方政府都向臺灣貿協提出合辦臺灣周想法,臺北貿協決定明年在武漢、瀋陽、天津、南京、廣州等5個地方舉辦臺灣周,後年同樣是5個地方。對於這種情況,盛九元先生認為,這就是“後世博效應”的一種表現。這次世博會,臺灣的參與是全方位的,這是臺灣整體形象的一次全面行銷。隨著對臺灣認識的加深,各地期待和臺灣有更多交流就在情理之中。盛九元先生也指出,當然,這也是在ECFA簽署之後,大陸各地與臺灣加強聯繫意願加深的最好體現。可以説,“世博效應”對於臺灣是機會,對於大陸也是機會,兩者結合,體現的是合作雙贏,兩岸共贏。

  最後,盛九元先生指出,大陸十二五規劃提出自主創新和低碳經濟,這兩點恰恰是“世博效應”未來在大陸的最好體現,當然,對於兩岸來説同樣如此。對於臺灣來説,後世博效應意味著巨大的潛力:第一,由於大陸通過世博會展現了自己的實力和形象,當世界目光轉向中國大陸的時候,由於和大陸地緣近、人緣親等優勢,可以臺灣更好利用好大陸市場;第二,大陸目前強調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特別強調自主創新,而臺灣也在強調創新型經濟,這兩者有巨大合作空間,這點臺灣具有先天優勢;第三,兩岸都將低碳經濟視為重點,兩岸在這一領域的結合將在未來全球分工中佔據更高地位,這對提升兩岸經濟在全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盛九元先生認為,世博會為臺灣同胞奉上一頓視覺上和感覺的饕餮盛宴,而後世博效應為兩岸的合作提供更大的平臺和條件,從而使兩岸可以在新的起點上展開更深合作。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