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臺灣與世博

“兩岸兄弟心連心在上海世博做了最好銓釋”

時間:2010-06-04 12:49   來源:海峽之聲網

  (海峽之聲網專稿,記者景艷,特約記者蘇宇)千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夢想的追求,從未停止過對和諧的企盼。建立以和為貴、以人為本、人與人相敬相愛、人與自然相近相親的和諧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滅的理想。上海世博,給兩岸同胞提供了一個靜下心來思考與夢想的機會。就在開幕式的當天,許多臺灣同胞,在漫天揮灑的煙火背景之下,回憶與思考著兩岸的現實與未來,《移居上海》發行人常文駒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接受本台獨家專訪時説:“作為一名臺灣人,我為中國的世博而自豪。”

  我非常激動,以上海為榮,以中國為傲,我也不願意在上海的世博裏面缺席,雖然我不是主角,但是我願意去襯托他們,扮一個很好的綠葉,

  平常講在臺灣來講,尤其是在臺灣長大的我,成長的我,對世博是非常陌生的,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去參加這種國際盛大的宴會。這次,在上海世博我就有一個感覺,中國大陸對臺灣非常的厚愛,臺灣有三個館在裏面,一個臺灣館、一個臺北館還有一個震旦館,這種在比例來講是非常高的,作為來自臺灣的我,來了上海19年的我,感觸非常得深。兄弟本來就是心連心麼,在世博上詮釋得非常好。

  我舉個例子來講,中國館的旁邊,就是臺灣館,兄弟連在一起,我個人的感覺是非常得舒暢也非常地感動。很多臺上的産品,我們幾乎佔有二分之一,也是肯定了我們臺灣、臺商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成果,在這裡我想我作為一個來自臺灣的,我表達我的謝意。

  我進去世博參觀,我發覺大陸人,第一個他們都會到中國主體館去看,都想到自己的館去看一看,當然,看完之後就會到隔壁臺灣館,一種好奇的驅使,一種嚮往,他們也要去看。其他的柬埔寨館了等等泰國館,也不錯,但是對他們來講這種親和力,沒有臺灣館、中國館來的那麼強,當然這基本還是一種民族意識了,中國人當然對中國更感興趣麼,更期盼中國的崛起麼。

  這裡面體現了政府的傾斜。我覺得傾斜得非常大,也非常照顧臺灣,我們要珍惜,我們真的要珍惜它,我覺得中國邁入世界的舞臺了,她在這個世界的舞臺上舉足輕重,不可忽視。我舉個例子來講,這次世博的演講,國外的人都用中文來講,會講中文為傲,那也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他們覺得中國的語言要跟中國溝通,慢慢地,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感覺得出來。

  其實,不分民進黨、國民黨都是中國人,他骨子裏還是中國人嘛,中國的事情他怎麼會不關心,會缺席呢?有時候他口是心非麼,為了政治目的,他講的不一定是他心裏想的麼,他的祖先,他的祖父,他的爸爸不都是來自中國大陸麼?這是骨子裏獨有的,他們都很高興要參與這個盛會。作為一個臺灣同為中國人來講,我們怎麼會願意缺席呢?我們的高興,沒有人能了解,真的我們很高興我們是中國人。

  記者手記:今天我採訪了許多位臺灣朋友,和常文駒先生一樣,他們都一點也不掩飾身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他們用清晰的語言向世界宣示著他們的國家認同。那就是:兩岸同胞是手足是兄弟。大陸人是中國,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不能自外于中華民族的發展盛事。採訪中我也發現,很多的臺灣朋友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開始懷舊,忍不住回憶起小時候,回憶起兩岸曾經走過的滄桑歲月,我想那是一種跨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情懷,風雨彩虹,兩岸中國人的歷史情緒也就在這一刻有了連結的節點。常先生説他們的心沒有人能夠理解,其實不是,從臺灣朋友那發自內心的告白中,我們能夠觸摸到那一顆溫熱而跳動的拳拳赤子之心。誰説今天的臺灣已經是不敢説自己是中國人的社會,誰説今天的臺灣已經容不下統一的聲音?假如未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上海一般的繁榮,每一個中國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今天這般的榮耀與快樂,中國的統一難道還會是夢想麼?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