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一 城市經濟的繁榮

中小城市發展不必求“高大”

時間:2010-07-08 10:22   來源:新民晚報

  越長越高的摩天大樓,層層擴張的城市道路,無所不包的城市定位……難道,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發展,只有日益“高大”這一條道路嗎?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中卻迴響著不一樣的聲音。

  城市發展實踐者、巴西阿雷格裏港市長約瑟福爾圖納蒂現身説法,“作為巴西最佳水準城市,阿雷格裏港市正在踐行的城市發展模式就是,不求高和大,但求和諧溝通、宜居幸福。”

  高大不是驕傲

  阿雷格裏港市是巴西最南部的南裏奧格蘭德州首府,常住人口約143萬人,並非巴西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卻是巴西最宜居城市,受邀參展上海世博會最佳城市實踐區。

  走進位於城市最佳實踐區的阿雷格裏港案例區,看不見通常城市展示的摩天樓宇和廣闊的美麗風光,映入眼簾的是幾塊透明玻璃層層圍合的城市“迷宮”,5個普通百姓講述的城市故事嵌入其中。

  阿雷格裏港案例設計師馬賽洛丹塔斯説,這些設施看似簡單,無助於城市形象的海外宣傳,但卻蘊含著阿雷格裏港對於解決城市問題的思考。“在我的理解中,城市問題就像一座透明的玻璃迷宮,你可以看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但如何找到這個答案,卻如同走迷宮一般,需要付出努力與不斷創新的嘗試。”

  建築統一限高

  市長約瑟福爾圖納蒂的城市實踐就是,全市的建築有統一限高,不得超過50米。因為,“高樓大廈不是城市的發展趨勢,超高層建築更不應出現在城市天際線之中,這些建築的存在只會將一個個社區分割開來。我們市民嚮往的城市生活,不是多高多大,而是一直居住在巴西最佳水準城市中”。顯然,市民參與城市發展的寬度和深度,要比城市的高度和廣度更重要。

  約瑟福爾圖納蒂舉例説明,阿雷格裏港市區一家紡織廠面臨改建時,開發商與本地區居民協商之後達成一致:保留最有歷史價值的主廠房和廣場部分。接著,將其改建為文化藝術中心,對本地區居民開放;拆除其餘廠房、新建幾棟寫字樓。同時,由每一位社區居民參與討論後得出的改建原則是,新建築必須按照主廠房原有建築風格設計及建造,並且所有新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過保留建築。至於,對公眾開放的文化中心,日常運營費用則由開發商以其新物業之盈利來承擔。

  密度中等宜居

  地大人多的城市生活體驗,並不美好。不過,城市的密度大小,也不是人們按照通常判斷就能得出的。

  城市最佳實踐區羅阿大區案例館的設計者用科學測算得出結論,城市是否擁擠並不能只是看平方米與人口的系數關係。“與我們的預想恰恰相反,有些認為擁擠的聚居區,其實遠遠不如巴黎區的一些大道,曼哈頓的中心,或者大不列顛共和國的別墅區擁擠。”

  法國羅阿大區城市規劃專家們認為唯一可行又環保的城市發展道路是,推行中等密度城市。這一方面保證了臨近有足夠的商業活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到達。另一方面又不至於讓城市過於密集,從而壓迫市民在週末逃出城市中心,尋找新鮮空氣。

  因此,規劃中的中等密度城市裏,樓房都是二到六層,其中點綴一些單體住宅居住區和幾幢高樓,樓房之間修建步行通道,人們出行基本靠走,充滿人行活力和環保深意的道路交通將回歸城市。(馬亞寧)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