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一 城市經濟的繁榮

城市擴張易致人口膨脹 貧富差距令心靈疏遠

時間:2010-07-01 13: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觀上海世博會遊客總數已經超過2000萬人次

  “新德里:1800年10萬人,1901年20萬,2010年1700萬人……”

  上海世博會城市地球館裏,一組組這樣的數字觸目驚心:全球城市人口正以一種令人震驚的速度膨脹。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松不無擔憂地説,城市人口越住越集中,城市規模越建越大,大城市的過度擴張使得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人居環境惡化等問題愈演愈烈;當人們在過於密集的城市中專注于維護自身利益時,還會導致人與人關係的疏遠,“城市冷漠”現象越來越嚴重。

  城市越大 心越疏遠

  世博會智利館關注城市裏的孤獨感。館內通過鏡面效果營造出摩天高樓的住宅場景,旁白不停地向參觀者發問:周邊鄰居的名字叫什麼?在舉目無親、孤立無援的境地下,何必還要居住在同一個城市?

  張松説,城市日益擴張,加劇了各方面的需求,引起土地、能源等資源匱乏,帶來污染等環境問題,也間接激化了城市住房和就業等難題。“人越來越關注個人利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可能越來越親密。”

  人口過多 貧富差距

  城市發展似乎提供了鄉村無法比擬的便捷生活,但城市的“貧困問題”也日漸突出。張松指出,“城市的各種設施越來越先進,但同時,不光城市的管理運作成本負擔加大,普通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在提升,相對貧困的問題就浮現出來。貧富差距、低收入人群日漸被‘擠’到城市邊緣,這是城市病的症狀之一。”

  智利館展示了為“城市病”開出的一劑“藥方”——建立關係型城市,包括要重視公眾和不同群體,因為這有利於彼此間建立協作型關係;要塑造公眾凝聚力,因為個人資源越匱乏,公眾資源開銷就越龐大。

  張松認為,關注城市的日常生活狀態,是建設美好宜居城市的關鍵。“這就需要合理規劃。找一個國際知名設計師來設計一幢建築,對日漸國際化的上海並不難。但是,問題沒有這麼簡單。建一幢高樓大廈,需考慮對原來住在這一帶的人們會産生什麼影響,比如,在舊城區內興建大超市,方便了部分居民的同時,也會給周邊零售商帶來壓力,令小商鋪倒閉。”

  新中有舊 更有味道

  張松推薦説,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澳門“德成按”案例,就是成功的老建築改建項目,或許可以給城市規劃者有益的啟示。建於1917年的老當鋪“德成按”位於澳門老城區,經改建後一部分做成了博物館,另一部分商用。老房子老業態融入現代化城市裏,沒有冷漠感,有的是濃厚的生活趣味和文化氛圍。(馬丹)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