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一 城市經濟的繁榮

新10年--上海如何從"數量型"到"品質型"發展?

時間:2010-04-21 11:09   來源:文匯報

  從高碳經濟到低碳經濟的增長

  必須承認,上海當前的經濟增長是以很高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為代價的。2008年,按照常住人口1888.46萬、居住半年以上流動人口517.42萬,兩者相加超過2000萬人計算,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達到13噸,不僅遠遠超過中國和世界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4噸左右的水準,而且超過了歐洲與日本每人平均10噸的水準。因此,上海未來迫切需要在節能、減排的前提下實現每人平均2萬美元的發展目標。這是比簡單實現GDP增長目標遠為艱苦的工作。

  一方面,過去多年來上海雖然在單位GDP的化石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上有上佳表現,但是強度的改進被大幅度的經濟規模增長抵消了。因此上海未來的綠色發展目標,需要從重點降低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轉移到前瞻性地控制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水準以及由此決定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規模上來。上海要綠色跨越,就要爭取在不超過歐洲與日本城市每人平均碳排放水準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上海當前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很大部分集中在工業生産部門,而滿足城市生活所需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是相對不足的,因此未來需要在轉化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結構上做艱苦工作。這要求上海在三個環節有重點地進行低碳城市建設:在城市的能源輸入端,要加強可再生能源對於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在能源轉化和使用過程中,要提高工業、交通、建築等部門的能源效率,大幅度減少工業生産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污染輸出端,要大力建設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功能的城市森林、農田、濕地等。

  從經濟增長到福利增加的增長

  1990年代以來,上海經濟基本上以平均每年不低於10%的速度增長,但未來10年是否仍然需要這樣高的增速,值得研究。事實上,即使只有年均7%的經濟增長率,到2020年上海也可以達到每人平均2萬美元。更需關注的是城市發展品質,特別是百姓收入與福利的提高是否能與經濟增長同步甚至快於經濟增長。

  大多數百姓關心的與經濟速度有關的兩個基本問題是:一,個人收入的增長是否能高於GDP增長,而不管GDP增長有多快;這意味著宏觀意義的經濟增長確實轉化成了百姓口袋裏的財富增長,因此意味著私人生活水準的實質性提高;二,通過稅收等方式由政府安排和提供的基礎教育、公共衛生、住房保障、公共交通、環保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是否隨著經濟增長同步提高甚至有更大改善,這意味著公共生活水準的實質性提高。如果上海到2020年憑藉以上的內涵和狀態達到每人平均2萬美元的發展水準,那就可以認為:上海不僅是一個有高增長速度的經濟城市,同時也是一個有高生活品質的宜居城市了。 (諸大建,作者為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編輯: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