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主題三 城市科技的創新

思科館展未來智慧城市 譜世博中的政府生意經

時間:2010-06-28 13:52   來源:21世紀經濟

  21世紀經濟報道 曾航 上海報道

  乍一看,這家國際巨頭的展館實在普通極了:灰頭方臉的外形,略顯簡單的大眾參觀區,在花樣別出的世博園企業館區,顯得毫不起眼。

  但在思科館二樓不對遊客開放的VIP展廳,則是另一番景象。

  遍佈展廳的高科技設備在演示著2020年的城市管理,例如,讓居民如何在家裏就可以接受醫生診斷,或者怎樣在一個大廳裏就能管理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

  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政府官員以學習者的姿態來到這個VIP展廳,他們中的許多人成了思科的客戶。重慶市長黃奇帆就是其中一位。

  6月16日,黃奇帆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上海世博會思科館,並當場表示:“我有一個夢想,把重慶打造成為一個智慧互聯的城市。”他握著思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的手説,“希望思科在未來幾十年中,都是重慶的合作夥伴。”

  世博,是做政府生意的絕佳機會。

  做中國政府的生意

  在思科館二樓一個顯示著上海地圖的巨大的螢幕前,一群工作人員正在虛擬監控上海的交通狀況,當盧浦大橋發生交通事故時,由思科提供的緊急預案管理系統馬上啟動……

  思科館的館長安東尼(Anthony Elvey)一遍又一遍地向到訪的中國官員們講解怎樣用智慧手段解決這些棘手的城市管理難題。安東尼反覆強調,這些演示的內容都不是科幻電影,而是馬上就可以實際運用的。

  一組數據常常在安東尼的嘴裏念叨:“到2025年,中國將有219個城市人口超過100萬(歐洲目前有35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並將有24個城市人口超過500萬……”

  潛臺詞是,這些城市都有可能成為思科的大客戶,思科希望將那些售價高昂的網路設備及解決方案,賣給這些前來參觀的中國地方官員們。

  顯而易見,思科不希望只為這些城市提供路由器和其他網路設備,而希望成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為這些中國城市在交通、醫療、地産等領域提供智慧管理上的解決方案。

  “對於思科這樣的通信設備生産商來説,單純賣設備增長空間已不大,他們需要智慧城市這樣的新概念。” 通信行業觀察家、飛象網CEO項立剛分析,在通信領域,主要廠商在軟體和服務上的銷售早已超過了硬體的規模,像IBM一樣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大勢所趨。

  這讓思科業務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思科現在不得不和各國政府包括中國政府打交道。事實上,贊助並參展本次上海世博會,便被業界視作是一次政府公關項目——這是思科歷史上參展的第一次世博會。

  借助世博,思科開展了頻繁的政府公關活動。思科CEO兼總裁錢伯斯6月再次訪華,並與重慶市長黃奇帆在內的許多中國官員會晤。與此同時,思科正計劃加強在重慶等地的投資。

  目前,中國區的業務僅佔思科全球比重的3%—4%,這顯然還不足以讓錢伯斯松一口氣。思科正在中國瞄準政府採購市場,以提升其中國業務的份額。

  “外來和尚”的困惑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物聯網的建設。此時,IBM的智慧地球、思科智慧+互聯城市等類似概念,也在中國大張旗鼓的推進。這引起了中國政府的警惕。

  在4月9日召開的2010年經貿形勢報告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李毅中就説,要大力發展3G、物聯網等新興産業,但是,“對於外國新的理念和新的戰略,要有所啟迪,也要有所警惕”。

  此前,工信部軟體與整合電路促進中心(CSIP)曾推出一份名為《IBM“智慧地球”的認識和思考》的內部調研報告,並在報告中尖銳指出,“智慧地球”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但美國試圖用其資訊網路技術控制各國的經濟,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時,必須提高警惕,不能受制於人”。

  “將城市運營交給思科這樣的國外企業來負責設計,這是否妥當,是值得商榷的。”項立剛質疑道,這在很大程度上事關國家安全。事實上,這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産業界人士的看法。

  這正是思科們頭疼的問題。目前思科在成都、重慶等地的智慧城市業務合作都還處於初級階段,在城市運營這樣的敏感領域是否能夠得到更多信任,接到更多訂單,目前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我們的智慧+互聯生活理念,和中國提的物聯網在本質上就是一回事。”安東尼向記者解釋道。

  安東尼告訴記者,在整個物聯網産業中,思科不會越俎代庖,去做上下游合作夥伴該做的事,思科的核心業務仍將集中在其擅長的網路通信領域,為物聯網提供網路服務,並不涉足上下游的感測器、運營商等領域。

  另一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思科、IBM等IT巨頭,都還是更多地將中國視作銷售市場,其在國內的分支更像是一個銷售公司,在本地研發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為中國城市量身定做,這意味著更多的本地研發。”項立剛説。以智慧城市中的網路接入為例,歐美城市和中國城市有著巨大區別。在歐美,由於地廣人稀,所以無線網路的建設更加實惠方便。但在中國,僅北京望京這樣一個區域,就聚集著30萬居民,如果以無線網路為主,網路很快就會癱瘓。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