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歷屆世博總攬

1878年巴黎世博會 電話:改變人類通信歷史

時間:2010-07-14 10:09   來源:中國企業家

  人類現代通信史因為一句話而改變:“沃森先生,過來!我有事找你!”(Mr. Watson,come here!I want to see you!)

  1875年6月2日,“電話之父”貝爾第一次通過他發明的實驗裝置對助手沃森説話。在另一房間的沃森一躍而出,大喊:“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這一情景,被記錄在貝爾的實驗筆記裏,存于美國國會圖書館。

  歷史上公認這一天為電話的發明日。至今,波士頓法院路109號的門口,仍釘有一塊銅牌,上面寫著:“1875年6月2日電話在這裡誕生”。

  次年,也就是1876年,這個電話裝置出現在費城世博會上,讓參觀者驚異不已。貝爾到現場演示,當時巴西王子也在場,當王子拿起電話聽筒聽到貝爾從另一個房間傳來的聲音時,吃驚地説:“我的天哪!這個鋼鐵做的玩意兒竟然會説話!”經過評審,貝爾獲得了發明金牌獎,被評委嘆為“通訊的奇跡”。

  由於在費城的成功,貝爾很快獲得了向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展示發明的機會,女王用“非同尋常”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這個傳聲裝置。1876年2月14日,貝爾向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專利。3月3日,在他29歲生日的時候,專利獲批。

  但當時貝爾電話機性能還不完善,音量微弱,聲音失真。1875年,愛迪生受西聯公司之邀對之改良。1877年,愛迪生獲得碳粒話筒專利。1878年,這個新話筒出現在巴黎博覽會上。貝爾同時還推出了長途電話。1904年,無線電話出現在聖路易斯世博會上。1964年,紐約世博會上展示的可視電話,實現了通話時既聞其聲又見其人的夢想。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貝爾在開幕前接通了洲際電話,此後每天都有參觀者趕來體驗跨國長途電話,他們經常沒考慮到時差,打攪了遠方還在睡夢中的親友。

  不要説後來的網際網路,在電話這項新生活方式上,中國人從一開始就是與世界同步的。貝爾發明電話的第二年,這種新技術就被引進了上海——1877年,上海輪船招商局為了保持總局與金利源碼頭的聯繫,拉起了從外灘到十六鋪碼頭的電話線,這是上海出現的第一部電話。當時,根據電話的英文叫法,它被稱作“德律風”。

  就在這一年,1877年10月16日,清政府派駐西方的第一位外交官、首任駐英公使郭嵩燾受邀訪問倫敦電氣廠,廠主畢諦特意請郭嵩燾參觀了貝爾電話。郭嵩燾和隨從張德彝試打電話,成了最早使用電話的中國人。

  他們的對話記錄典型反映了東方古國初涉文明世界時的惶恐和笨拙:“你聽聞乎?”“聽聞。”“你知覺乎?”“知覺。”“請數數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次年5月,“巴黎萬國炫奇會”(張德彝《航海述奇》)召開,當時被清政府追加任命為出使法國欽差大臣的郭嵩燾親自率員參加了開幕式,主持了中華館的開館儀式。他在日記裏詳細記錄了那些“新奇無比”的新玩意兒,還購買了一部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但對於新文明的探訪很快就中斷了,郭嵩燾被清廷的保守官員譏刺為“喜好奇巧淫具”,不符大國官員身份。他列席旁聽過英國下議院的辯論,研究西方政體,把“巴夫子”(柏拉圖)、“亞夫子”(亞裏士多德)與“孔夫子”、“孟夫子”相提並論。但“賽先生”尚不能引進,更遑論“德先生”?

  雖然中國人很早就玩起了高科技,乘坐熱氣球(黎庶昌《巴黎大會紀略》),登上埃菲爾鐵塔(張蔭桓,1889年巴黎世博會),但“傳播的革命”顯然落後於時代。直到21世紀初,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場。到2010年底,全球手機用戶將達到50億。

  任何技術媒介都是利大於弊的,一機在手就是全副武裝的流動家園。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在《手機:擋不住的呼喚》中提到一個拆字遊戲:家園(hearth)=hear(傾聽)、heart(心靈)、ear(耳朵)、earth(地球),“我們要用耳朵和心靈去聆聽地球母親的呼喚,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夠享受這個溫馨的家園。”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