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歷屆世博總攬

1878年巴黎世博會 電燈:愛迪生帶給人類光明

時間:2010-07-14 10:10   來源:中國企業家

  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偷來了天火,愛迪生則把光明帶給了人類。

  1878年巴黎第三屆世博會,31歲的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帶著自己剛剛發明的新式白熾燈泡來參加展會。在本屆世博會上,同時還有貝爾電話、留聲機、熱氣球等,被譽為“人類劃時代的發明”。

  不過這個電燈並沒有實用價值,之後愛迪生在門羅公園的實驗室孜孜不倦地對之改良,延長其使用壽命。1879年10月21日,一個玻璃專家按照愛迪生的吩咐,把燈泡裏的空氣抽到只剩下一個大氣壓的百萬分之一,封上口,愛迪生接通電流,他們日夜盼望的情景終於出現了:燈泡發出了金色的亮光!這一天后來就被定為電燈發明日。

  連續用了45個小時以後,這盞電燈的燈絲(經過碳處理的棉線)才被燒斷。愛迪生回憶這個難忘的時刻:“我們坐在那裏留神看著這盞燈繼續燃燒著,它燃燒的時間越長,我們越覺得神馳魂迷。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能走去睡覺……”

  在研究電燈的不斷失敗中,愛迪生遭到了來自煤氣燈公司老闆及其他發明家的攻擊,有人説即使造出來,也沒有人用得起,愛迪生堅定地回答説:“當電燈普及之後,只有奢侈者才用蠟燭。”

  1879年11月1日,愛迪生申請對碳絲燈的專利。該年最後一個晚上,他在門羅公園開始用這種神奇的光源來照亮。這是一次戲劇性的展覽。三千多參觀者坐火車從四面八方趕來,愛迪生叫工作人員從實驗室到車站一路上都裝上電燈,等第一班火車進站後立刻亮燈。當火車抵達時,他開動機器,40個白熾燈泡全部點亮。人們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實驗室院內發光的數百盞電燈更使他們為之目眩。

  元旦晚會的這些電燈,使用壽命達170個小時。1880年,在試驗過1600種耐熱材料、6000種植物纖維後,愛迪生發現竹炭纖維發出的光最為明亮穩定,竹炭纖維一直使用到1906年換成鎢絲為止——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燈泡。

  在1881年巴黎電力博覽會上,愛迪生的電燈和發電站、輸電網等配套工程大放異彩。1889年,同樣在巴黎世博會上,白熾燈點綴了埃菲爾鐵塔。隨後電燈點亮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設置了“愛迪生日”。1979年,美國舉行長達一年的活動,來紀念他發明電燈一百週年。這個被《紐約時報》稱頌為“普降光明的人”,將人類從黑夜沉沉中解放出來。

  《聖經創世紀》:“……上帝説,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