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歷屆世博總攬

1851年倫敦世博會 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原動力

時間:2010-07-14 10:10   來源:中國企業家

  在首屆世博會上,10多萬件展品中,一台630噸的蒸汽機最為搶眼。

  面對這臺龐然大物,人們嘖嘖稱歎,就連英國女王也興奮不已。她好奇地問這台機器的“力氣”有多大?工程師們回答:相當於700匹馬(700 馬力)。女王激動地説:“科學技術使大英帝國擁有了全世界君主都夢寐以求的東西—力量。”

  1851年倫敦水晶宮世博會展示了工業革命的偉大結晶:蒸汽機、火車頭、汽輪船、汽壓機、起重機、鑽孔機、紡紗機、造幣機、抽水機等,它們都使用了蒸汽機提供的強大動力。19世紀中期,世界的經濟中心已經從西班牙轉移到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生産了世界2/3的工業製成品,蒸汽驅動的火車和輪船代替了畜力馬車和風力帆船,英國社會一派現代化風貌。而高效能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1736-1819),在去世32年之後名動天下。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瓦特改進、發明的蒸汽機是對近代科學和生産的巨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導致了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的興起,極大的推進了社會生産力的發展。”

  自世博會誕生以來,蒸汽機就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它不但是世博會的展品,還是遊客、展品和能源的提供與運輸者,堪稱人類社會的動力之源。

  1876年,在以交通為主題的費城世博會上,美國工程師考立斯啟動他設計的一個高13米、重56噸、有1400匹馬力的龐然大物。它通過全長23公里的電纜將動力傳輸到會場的各台機器上。在人群的歡呼聲中,考立斯蒸汽機成為費城世博會的象徵。

  19世紀末,蒸汽機車已成為世界流行的交通工具。20世紀後,以美國西屋公司在巴拿馬世博會上展出的新技術蒸汽機車為標誌,美國成為蒸汽機車製造大國。

  中國很早也引進過蒸汽機,但並不順利。1878年8月,開平礦務局開辦,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李鴻章提出修建唐胥鐵路以運送煤炭,鐵路于1881年建成,第二年將蒸汽機車引入鐵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卻因遵循“祖宗成法”而被拆除。

  隨著技術的發展,蒸汽機車逐漸淡出歷史舞臺。1955年,蒸汽機車還是美國最主流的火車車型,到了20世紀60年代卻幾乎銷聲匿跡。它們成為歷史遺物,存放在博物館裏。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展出了蒸汽機車模型,表達對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化革命時代的紀念。1988年,中國鐵路幹線停止了蒸汽火車的使用。到2003年,蒸汽火車在中國鐵路線上基本消失,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得到了廣泛應用,最新的當然是磁懸浮列車。而今,被鐵道部和上海世博局聯合命名為“世博和諧之旅”的D31/32次動車正運作于北京和上海之間。

  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馬克思説,動力方式的改變使資本主義在兩百年內創造的財富比人類有文明史以來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還要多得多。100年前,人類進入了電器時代。能量的遠端輸送使列寧相信,共産主義就是蘇維埃+電氣化。50年前,電子技術將人類帶進網路地球村。儘管Google撤出中國大陸,但用它搜索一下蒸汽機,可得701,000條結果。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