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歷屆世博總攬

1988年布裏斯班國際休閒博覽會

時間:2009-05-06 14:09   來源:世博網


中國館大型牌樓

    吳祥輝
    中國貿促會出國展覽部高級設計師
    1988年澳大利亞布裏斯班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

  世界博覽會是一項歷史悠久、有較大影響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它展出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科技含量之高,主題之明確,參觀人數之多是其他任何綜合性博覽會、專業性博覽會和貿易性博覽會都不可相比的。

  自1982年首次參展世博會以來,中國至今已經參加了十多屆世博會,歷次參展均受到國際展覽局、主辦國和參觀者的高度評價。其中,我有幸參加了1988年澳大利亞布裏斯班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施工和布展工作。這屆世博會的主題是“科技時代的休閒生活”,共有38個國家和歐洲共同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澳大利亞本國的各州、區設展館參展。在這屆世博會上,中國館獲得了“五星級展館”的最高榮譽稱號,而這屆世博會的環境設計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都具有實用價值,其經驗值得借鑒。  

  “五星級中國館” 觀眾如雲

  在布裏斯班世博會上,各參展國都圍繞主題,以不同的角度和內容展示了各自用高科技手段所取得的成就,如文娛、體育、休閒活動、旅遊資源開發和設施、傳統文化的保護等。並且,一些國家首次採用了聲、光、電、像相結合的新技術和新手段,開闢了新的展示陳列方法。

  當時的中國館是由布裏斯班世博會主辦方為我國提供的已建成的、獨立的佔地1822平方米的國際館。為了醒目標識中國館的位置,我們原擬在正門入口處搭建一座極其精美的大型牌樓。後來應主辦方的建議,我們改變方案,將牌樓建在了離中國館和世博園區入口處都不遠的主要道路中央,這也是世博會開幕後每次彩車遊行的必經之路。這不但突出了中國的參展,同時也為世博會創造了一處非常精彩完美的景觀,成為參觀者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在中國館內,除了展出中國國寶級的傳統手工藝品外,我們還安排了5位高級工藝美術藝術家現場表演製作,參觀者們爭相圍觀,久久不願離去。另外,參觀者對展出的兩塊巨幅天壇、長城挂毯及配合展出的一塊長城磚實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由衷的讚美。除此之外,我們還特別展出了為此次展覽複製的秦兵馬俑和銅車馬,這些歷史久遠的古物使參觀者讚嘆不已。

  為了參加這屆世博會,中國政府還投入鉅資,由幾位科技人員根據對國外360環幕電影技術的短暫接觸,成功完成了中國首部360環幕電影的研製和拍攝,並在布裏斯班世博會上放映,受到觀眾極大歡迎。當時,這一技術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中國這部完全自主獨立攝製的長達20分鐘的360環幕電影《華夏掠影》,內容涵蓋了中國大地東南西北的風情地貌,採用了包括航拍在內的各種手法和360的鏡頭畫面,使觀眾有如臨其境的感受。畫面忽而飛奔,忽而漫步,忽而騰空,忽而俯衝;聲音由遠而近,由近及遠;景物迎面而來,轉而從身旁逝去,觀眾的情緒也隨著畫面變化而起伏。國外觀眾仿佛跨越了數千年時間和數千里距離,既看到中國的歷史,又可想像到它的未來。當時,為了觀眾的方便和安全,電影館內沒有座椅,而是設置了一排排的欄杆扶手。這種360環幕電影確實把我們所拍攝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展現在觀眾面前。當時的國際展覽局主席在觀看影片之後説:“中國館抓住了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環幕電影本身體現了新技術與娛樂的結合,看過後令人心情振奮。”另外,中國為滿足參觀者的要求還備有豐富多彩的禮品部和中國美食點。可以説,中國館給觀眾一個全新而生動的感受,極具吸引力。

  正因為中國館有上述的精彩展出內容,所以在世博會開幕後,參觀中國館就成了人們的首選。不論烈日當頭還是大雨傾盆,人們總是排成長龍期待一睹為快,據布裏斯班世博會主辦者的不完全統計,約有500萬人參觀了中國館,包括澳大利亞總督、總理、部長,多國首腦、使節,平民百姓,華人華僑和專程來澳大利亞遊覽的各國遊客。

  “巧構思妙設計” 獨具匠心

  世博會的籌辦是一項大型的綜合性系統工程。無論是主辦國還是參展國都要積極認真地籌備。例如,對整個展覽環境要有一個完美的、具有人文理念和現代意識的規劃設計,這點十分重要。經常看展覽會的人都有切身體會,它能使我們從視覺到身心迅速地疲勞。因此,主辦國要在整個展覽區域內主動設計和建造能調節觀眾精神和情緒的設施和景觀,這是十分必要的。

  布裏斯班世博會在環境設計方面有一些突破性的地方。布裏斯班世博會在園區內的主路旁建造了一條長2.3公里的高架,由單軌電車貫穿展場。它不僅是一道景觀,還承擔了接駁參觀者的職責。並且,它還具有觀光功能,讓參觀者在幾分鐘之內便將整個世博會園區一覽無余,並能讓疲憊的參觀者在通透的車廂內舒適地休憩。

  主辦方在園區內建造了7座30至50米高、四面通透的白色傘形大棚,人們稱之為“太陽蝸牛”。這種大棚不管遠看還是近看都非常壯觀。它的造型、結構和材料顯示出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不但與會場內單調乏味的盒子形展館造型不同,起到點綴作用,而且還是觀眾乘涼、遮雨、休息的好地方。在大棚下堆土立石,移栽大樹花草,或者局部圍上大網,放養動物飛禽,立意十分巧妙,真是惹人喜愛、讓人享受。在世博會參觀者如潮的環境中顯得十分有創意。

  在展館、主要道路旁有意預留的小塊空地上,建有耐人尋味、具有故事情節的單體或群像雕塑。它們有的呈現歷史故事,有的呈現現實生活,不但是照相留念的好背景,同時也能使參觀者産生聯想和深思。

  布裏斯班世博會對植物景觀的設計處理也有獨創的手法。例如,造景採用樹、石、水或是三者的結合,這本是常見的,但設計者將不同樹冠形狀的大樹去掉皮葉後,表面刷上不同的色彩,然後重新進行組合,“移栽”到河裏、岸邊或是草地裏,産生了別致的景觀效果。設計者還利用寬闊的水域表面,設計製作了大型的白色幾何形體,使之漂浮在水面上,凸顯創意。以上兩種設計造景的手法,不但延伸了展區面積,而且也創造了水上景觀,可謂匠心獨具。

  世博會園區裏還建有3個露天劇場,邀請各國的文藝團體輪流演出,增加世博會的節日氣氛。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個劇場,它的舞臺建在河邊的水面上,而觀眾席則設在了河邊坡地的草坪中。每晚演出前,大家都席地而坐,自由自在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不僅為參觀者解決了休息問題,而且這種做法既不用投資建設座椅,又不破壞草坪環境,算得上是保護環境的現代意識設計。

  中國是園林造景的強國,我們只要研究吸取中國優秀的園林藝術設計手法,再加上現代意識和人文理念,肯定會在即將到來的上海世博會中設計建造出令世人嘆服的美好景觀,在世博會結束後,留下豐富的財富。  (吳祥輝) 

編輯:鄭業臻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