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歷屆世博總攬

1893和1898年世界博覽會:擺脫虛弱的依附

時間:2009-05-06 13:27   來源:世博網

  1893年和1898年的兩屆世界博覽會,一屆在美國芝加哥,一屆在歐洲的布魯塞爾。兩屆世界博覽會都反映了相同的人文狀況,即婦女的狀況。

  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作為紀念建築的電子宮用了12萬個燈炮來照明,燈一亮起來如同白晝。與電子宮一樣熠熠生輝的是此屆世界博覽會專設的婦女宮,展示了“婦女們怎樣以勞動來擺脫數百年來的虛弱和依附狀況”。

  1898年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展示了婦女運動取得的偉大成就。博覽會的兩個部分由婦女管理:一個是關於如何進行體能訓練和開發;另一個是關於工業和裝飾藝術。

  那個時代,對勞動的迫害和對婦女權利的蔑視都是極端的。

  英國故事

  又回到100年前。1788年,英國142個紗廠裏,共有童工25000人,女工31000人,成年男工卻只有26000人。最小的童工僅6歲,勞動時間是他年齡的近3倍,每天達16至17個小時,星期日只有上帝可以休息。煤礦的童工在坑道中彎曲著身體,用笨重的十字鎬開鑿,他們四肢爬行,拉動重重的煤車。懷孕的女工為了獲得微薄的工資,有時不得不墮胎,在機器邊分娩是經常的。

  他們住在什麼地方呢?

  他們居住的地方簡陋而擁擠,密布濃煙的天空下是狹窄擁擠的街巷。幾輩人能擠在一間小屋中已是有福,無家可歸的人,只有到潮濕黑暗的地下室去棲身。

  他們享受什麼呢?

  他們享受傷寒、霍亂、肺結核以及各種職業病。1840年利物浦的一項調查中,顯示工人的平均壽命為15歲。

  他們怎麼辦?

  他們除了忍受,一無所有。他們最悲壯的反抗方式是破壞機器。第一個單槍匹馬、為權利而破壞機器的工人叫魯德,這種鬥爭在日後成了一種運動,叫“魯德運動”。

  英國的有權人作了兩個努力。一個是積極的努力,取消徒工章程,有利於勞動合同的自由簽定。關於勞動時間和童工,到1819年,英國實行12小時工作日,禁止招收9歲以下的童工。另一個努力卻是鎮壓,對破壞機器的工人除以極刑,對有組織的反抗,則不惜以軍隊施以鎮壓。

  但人的解挪二灰蛉説乃勞齠?勞觶??824年,工人以血肉魂靈得到了一項權利,國會宣佈廢除禁止工人結社的法令。1829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紡織工人組織。

  英國的勞工狀況是一滴水,在歐洲工業海洋中,這滴水即是一切。這滴水折射出來的不平等和奴役日後成了人類奮勇解決婦女無人權的源頭。

  “自由引導人民”

  在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權利剛剛覺醒。維多利亞女皇對女權運動是反感的,認為那是“違反道德的瘋狂行為。它使那些忘記了女性應有品行的可憐的同性喪失了理智”。女皇要求對女權運動口誅筆伐,她威脅這個運動,“女王對這個問題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在當時的歐洲,家庭中的淑女是婦女的楷模。在爭取女性權利的道路上,同樣有人付出熱忱的生命。1791年,阿倫-普德-戈朱就因發表《女性與女性市民的人權宣言》並從事女權活動而被以"喪失女性應有品德的陰謀家"的罪名送上斷頭臺。

  在拿破侖法典中有這樣的規定:“未成年者、未婚婦女、犯人及精神病患者沒有行使法律的權利。”作為自由、民主象徵的新大陸,《女性獨立宣言》是在美國獨立50年以後才發表的。

  女性權利的缺乏和歷史記錄的婦女形像是相悖的。記述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的油畫上以女性形象象徵,她半裸胸脯,高擎著三色旗,率領著革命的人民奮勇向前。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沒有女性權利的絲毫象徵,在大革命之前到大革命之後,婦女的地位沒有變,權利也沒有增,她們的命運是依附,然後仍然是依附,最後也還是依附。

  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凝結的血液中有女性的血液;在死去的生命中,有女性的生命。神奇的新大陸上,開拓者的汗水中有女性的汗水,在廢奴運動中,女性的光輝是等同於男性的。婦女先行者們覺醒了,她們要求受教育,參與社會工作,擔任公職,不再成為男人的依附和社會的飾物。

  這也是世博會的魅力之一,它及時地記錄了人在克服自然中的勝利,人在解放自己時無上的艱難。

編輯:鄭業臻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