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弘揚上海世博會精神 待看“後世博”效應

時間:2010-11-01 15:26   來源:東方網

  喬禮:透過“排隊”看世博精神

  世博會184天,感受很多,就説説排隊吧。

  提到世博遊,很多人會把“排隊”兩字挂在嘴邊。“xx場館,你排了幾個小時?”已經成為人們交流世博話題中必提的一部分。在世博會184天的過程中,排隊的人流已經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那麼熱的世博,那麼熱的場館,有太多理由讓遊客場館願意為此付出那麼長的時間。1小時、2小時……甚至超記錄的10小時。

  其實在剛剛開園的時候,排隊環境很艱苦。簡陋的繩索組成了所有的一切。沒有遮陽篷,沒有電風扇,更加沒有娛樂可看的節目。不僅整個排隊過程枯燥無味,也很容易遭遇半路插隊的人。漸漸地,隨著來看世博的客流越來越多,這樣“原始”方式明顯已經更不上發展。於是,在一次又一次改善的過程中,各個場館絞盡腦汁,以至於到最後,都被鍛鍊得幾乎能夠“隨機應變”了。安保不夠,配人手;觀眾很累,加凳子;排隊時間過長,裝大螢幕播放影片;排隊時候太枯燥,組織演員隨時表演並附送禮品……

  當然,場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遊客。來看自己的館,就是對自己的支援,當然需要給予回報,但從中更能看到一種人性化的服務,這也是世博園內服務精神的一種縮影。

  孫曉菲:弘揚世博精神形成“後世博”效應

  從5月1日世博會開園算起,採訪世博會已歷經183天。如今在這裡回頭細數那些點滴過往,在這世界文明的盛會中,我領略了無限風光,也有許多感人至深的畫面常在我腦中回蕩,感慨萬千。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讓延續了159年曆史的世博會新添了輝煌一頁。中國人第一次飽含深情地在那上面寫下了6個大字:成功、精彩、難忘!在服務上,世博園區工作人員、各類後勤保障人員、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世博志願者們積極投入到參與世博、支援世博、服務世博、奉獻世博的行列中。他們晝夜兼程、不辭辛勞、兢兢業業,服務中外遊客。園區內外,哪需要,哪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的感人事跡數不勝數。

  然而,世博會是一定時期內的大型盛會,如何建立長效機制、繼續弘揚世博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水準,不僅僅是城市管理者和決策者需要思考,更需要社會集思廣益。因為這座舉辦過世博會的城市,能否在“後世博”期間發展得更好,最終關係著每一個市民的生活。要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僅在於城市的規劃建設、更在於其精神文明建設。對於世博會形成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將來可以上升為法律法規,作為大家共同遵守的依據,依法治市。對城市法治水準的提升,亦是重要的“後世博”效應之一。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