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日本館館長:將環保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時間:2010-10-15 1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世博園日本館網上日本館

  中廣網上海10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上海世博會日本國家館又叫做“紫蠶島”, 各種高新技術的採用,使得展館能夠“像生命體一樣呼吸”。它的外部覆蓋著超輕發電膜,使得光、水和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它還採用了特殊的環境技術,可以充的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實現高效導光和發電。那麼日本是怎樣把環保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世博會上的超級熱門館,工作人員又是怎麼應對大批人流的呢?中央臺記者楊靜對日本館館長江原規由先生進行了專訪。

  上海世博會裏的日本館,不僅是一座現代化展館,更是一件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品,它使用的建築材料既環保又傳統。這個被稱為“紫蠶島”的巨大展館就像一個生命體一樣會呼吸。作為世博會上的超級人氣場館,合理的疏導客流,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樣也是日本館的拿手好戲。記者有幸對日本館館長江原先生進行了專訪,下面我們向他了解了解“紫蠶島”的尖端科技和人性化服務。

  在進入日本館之前,觀眾們就踏上了從過去到現在,並穿越未來的旅程。而在這一“旅程”中,正是這個會呼吸的外膜像一個巨大的保護罩一樣,為大家提供最舒適的溫度。江原館長介紹説:

  “日本館總體建築上來,它一個最強的理念就是以大自然來使它正常的運作。所謂大自然的力量是指有太陽能,雨水,還有風能,利用這些元素使我們的場館像一個生命體一樣可以來呼吸,可以來自動調節體溫,同時也能帶來發電.我們裏面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迴圈呼吸柱,具體來説,比如説我們的場館上面有一個開孔,雨水可以聚集下來,冷的雨水可以睡著擺臂下流的時候,把氣溫可以帶走,同時又經過蒸發的功能,帶來一種自我的迴圈。”

  機器人一直是日本在展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機器人早就已經不是只會簡單站立行走的機械了,而是像阿童木一樣,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他們不僅會拉小提琴,還能幫你做家務。江原館長:

  “我們在中國來展示這個機器人的時候,主要是體現機器人在人類將來的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機器人會拉小提琴,它在拉小提琴的時候,不僅只會拉,而且拉完之後還會招手,就是説機器人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在展示過程中也特意強調了人性化的因素,使大家更加能夠感受到這一點。”

  日本館在展示上並沒有簡單呈現過去和現在的城市形態,而是把發展城市的理念融入到主題中,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大家:不僅要發展城市功能,更要創建心靈的連接和未來的和美:

  “確實,日本館的主題是“心之和,技之和”,它的意思是,在當今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時候,人的心情,人的理想和態度也必須隨著它日益更新才可以。更加進一步來説,還是“心之和”和“技之和”和諧共處的一個關係。就像“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一樣,人在當今社會真的都在追求技術的發展,但是並不是最新的就是最好的。人還是要回到過去來看,過往留下來的智慧,這些裏面還包含了很多的內容。這也就是你剛才所提到的,在城市化過程中間心靈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從世博會開園以來,日本館一直備受大家歡迎。但是每天巨大的人流量並沒有讓館內的服務品質受到絲毫影響,江原館長認為這一切都來源於館內工作人員的團隊合作以及對細節嚴謹認真的精神:

  “這個運營能夠保持到今天,是有各方面的努力,從我們的團隊架構上首先就體現了這一點。我們的運營團隊,主要是有在展示,在具體的運營工作,包括展現日常的媒體接待,傳播這一塊兒,包括我們的安全管理,都有一個在這方面非常精深的專業的團隊來完成的。而且不只是團隊本身的力量,我們每天早上8點鐘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會在一起開會,把昨天發生的問題拿出來探討,把今天所有的事情大家來共用。不僅如此,我們館內的每一個接待人員,他們也是非常認真的完成他們的工作。比如説服務人員,他們每天都會寫日記,這個日記還會讀出來:我在工作中碰到什麼問題,他碰到什麼問題。把一個人的問題變成大家的問題,一個人的成功也變成大家的成功,共用資訊,使大家每天都運營的非常順暢。舉一個例再來説,像我們每天早上,所有的運營人員到場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時鐘調準,這個調準是以秒為單位的,每一秒都得調整到同一個位置上面,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個工作瞬間都不會有誤差,通過這樣的小事,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才完成像今天這麼一個有順序的運營。”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