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吳建民觀世博:所有展館都突出與中國的關係

時間:2010-08-10 15:36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所有的展館都突出了與中國的關係,這反映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重視。大家都想把本國的好東西向中國公眾展示,這個現象非常突出”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劉巍

  1947年春天,8歲的吳建民在南京上小學,學校對面是法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後門,門前是一大塊光滑乾淨的水泥地。

  一個陽光溫煦的日子,吳建民和同學們在這塊水泥地上勞作課。突然,法國大使館後門一開,一條大狼狗被放了出來,同學們拔腿就跑,吳建民年紀最小跑在最後,狼狗撲上來在他右腳根咬了一口,他栽倒在地,右腳腕鮮血直流。

  女校長趕來抱起吳建民直奔醫院。一路上,傷口血流,染紅了校長的旗袍。

  51年後,1998年12月16日,新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乘坐懸挂著五星紅旗的禮賓車,抵達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法國總統希拉克站在大使廳的中央。禮賓官格拉塞大聲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吳建民先生閣下。”記者進來照相,希拉克讓吳建民站在中間。在吳建民的兩旁,一邊是法國總統希拉克,一邊是法國外長韋德里納。

  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事後向本刊記者承認,他個人命運的迥異與轉變是中國國力不斷走向富強的縮影。他掀起褲腳讓記者目睹留在腳腕上的傷痕。他説,“如果當年狼狗再咬得深一點,我就成殘廢了,也就沒有了以後外交生涯的可能。”

  2010年5月1日,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吳建民步入世博園。作為外交家,他曾被稱為中國申博的“前線總指揮”,參與和見證了上海世博會從申辦到舉辦的全過程。

  吳建民,1959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他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國際展覽局主席、外交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交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

  他日前接受本刊專訪,詳述了他對上海世博會的總體觀感,回顧了中國申辦世博的關鍵歷程,展望了未來世博會在中國的可能影響與印跡。

  親歷世博

  《瞭望》:上海世博會已經開幕3個月,作為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你7月份再次進入上海世博園參觀,對世博園的總體印象如何?

  吳建民:這次我是作為上海世博會國際評委會評委進入世博園參觀,我的任務是給各場館打分。本屆評委會由9人組成,有國際展覽局的主席、秘書長。還有來自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的建築設計專家。7月5日到9日,評委們看了83個展館。這五天上海蠻熱的,但是評委們的情緒很高,我個人的印象有幾點:

  第一個印象,這確實是世博會歷史上的里程碑。我看了四屆世博會,2000年的德國漢諾威世博會,2005年的日本愛知世博會,2008年的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與過去比較,許多參展國在上海世博會的投入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很多來到上海的國寶都是第一次拿到境外。丹麥館(網上丹麥館)展出的小美人魚像,盧森堡館(網上盧森堡館)的金色少女像,都是從來沒有出過國的。這反映出全世界對上海世博會的重視。為什麼重視?我覺得這跟世界當前的變化密切相關。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地方,亞洲的全球影響力在上升,而中國是亞洲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個印象,所有的展館都突出了與中國的關係,這反映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重視。大家都想把本國的好東西向中國公眾展示,這個現象非常突出。

  第三個印象就是公眾的熱情。孩子們到世博園之後像一群小鳥,高興得不得了。很多青年人排隊入館花很長時間,但是大家願意,這表明中國公眾重視世博會這個學習的機會。

  國際展覽局秘書長在冰島館看到一位老太太看全景電影看得入神,秘書長對我説:老太太看得多開心啊,沒有世博會,冰島在什麼地方她也許都不知道。

  《瞭望》: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你認為本屆世博會會為未來城市建設提供什麼啟示?

  吳建民:在參觀當中,我感覺全世界都在思考:21世紀的城市該怎麼建?在丹麥館,觀眾可以選擇騎自行車參觀。這提出一個疑問:21世紀的城市是不是汽車越多越好?

  上海世博會國際評委會評委當中有一個西班牙人叫布斯克,他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總設計師。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須把大型活動的設計同城市的改造結合起來。我問他上海世博園建得怎麼樣?他説,非常好。但如果你要他提建議,他認為人行道應該更寬,樹應該多種一點。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城市的設計者要引導公眾以一種健康的方式生活。

  親歷申博

  《瞭望》:2002年12月初是申博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正是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2002年中國申博代表團所住的酒店,正是1993年中國申奧代表團住過的酒店。

  吳建民:1993年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時候,我是代表團發言人,也住在蒙特卡洛大飯店,見證了那個令國人傷心的歷史時刻。當時我在那兒呆了十幾天,天天舉行記者招待會,跟媒體接觸,我在接觸的過程中感覺到中國取勝的可能性在上升,但是最後我們沒有取勝,這是因為政治因素干預的結果,我在當時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講了這個觀點。

  到了2002年,申奧失利後的9年後,我們又故地重游來到了蒙特卡洛,其他飯店都被人家訂了,就剩下當年申奧失利的蒙特卡洛大飯店。當時的情況是,從規格上來講,適合中國代表團的只有這個飯店,其他賓館都太小了。工作人員問我的意見,是不是讓中國代表團分成幾個旅館住?我説沒事兒,訂!

  《瞭望》:為什麼有這麼強的信心?

  吳建民:我認為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總的形勢發展對中國有利,所以我是很有信心的。我參加了中國申辦奧運會與申辦世博會的全過程,長期的外交生涯使我對形勢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瞭望》:但也有人提到,2001年奧運會主辦權中國剛剛拿到,為什麼好事都是你們的?

  吳建民:對,但是2002年不是1993年,2002年是鄧小平南方講話發表10週年,中國的大發展是南方講話之後,我當時感覺:中國的大發展對我們申辦是有利的。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