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中科院院士:繁榮基礎研究 引領城市創新

時間:2010-06-22 09:09   來源:世博網

  (沈文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2010上海世博會的科技創新和城市未來論壇,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繁榮基礎研究,引領城市創新”。我想談四個看法。

  一、自主創新活力之源:基礎研究的戰略地位

  小平同志曾指出,基礎研究是應用開發的先導,基礎研究的水準決定著應用技術的水準,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水準,關係著我國的長遠利益。胡錦濤提出,基礎研究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後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後勁。

  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自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生産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趨勢:科學理論往往超前于技術和生産,並引起技術和生産的革命。從實踐看,引發經濟和社會生活巨大變化的新興産業的興起,幾乎都與科學的重要突破密切相關。目前,強化基礎研究成為世界各國應對後金融危機時期的重要創新政策。奧巴馬提出,今天對基礎研究的承諾,將為美國未來半個世紀的成功提供燃料和動力。布朗提出,在面對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社會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時,只有科學才能給我們帶來希望。《歐盟2020戰略》將加強基礎研究作為支撐歐洲經濟智慧式、包容性、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備戰歐洲“新的復興”。

  基礎研究既是原始創新的源泉,又是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支撐。作為自主創新的活力之源,基礎研究與創新型國家及城市發展息息相關。重視和加強基礎研究,不斷提升包括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內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城市繁榮和創新發展的核心所在。

  二、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基礎研究的文化功能

  科學文明與城市文明交相輝映,共同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創新人才及其科學文化素養,是決定城市文明水準的根本因素。發展基礎研究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基礎研究的訓練養成科學的創新思維方式、追求真理的勇氣和嚴謹求實的學風,增強人們對新知識的敏感性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把握工作規律的能力。基礎研究不僅培養科學家,而且源源不斷地為産業界和社會廣泛領域輸送創新型人才,從而大大提升現代社會的創新能力。

  基礎研究通過引領先進文化發展,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樹立了標桿。人類在探尋規律和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凝結成的科學與人文精神,以及基礎研究所匯集的智慧結晶,促進了人類精神的一次又一次解放。歷史上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等前仆後繼、矢志不渝地反對宗教的精神桎梏,開創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科學革命,形成了勇於探索未知、敢於堅持真理、重視實驗觀測等科學傳統。 17 世紀牛頓綜合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等成果的大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以系統的實驗方法上升到完整的物理因果關係的理性思維體系,推進了18世紀的啟蒙運動,樹立了理性與科學的權威。20 世紀量子論和相對論的建立,更進一步形成了人類嶄新的時空觀、運動觀和物質觀,為20 世紀世界經濟和社會生活巨大進步奠定了基礎。基礎科學的發展不僅對發展先進的科學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在追求真理中所表現出種種高尚的獻身精神,同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人文文化。愛因斯坦評價居裏夫人,認為她的崇高品格對人類的價值遠遠超過她單純的才智成就。李政道評價吳健雄也是如此。錢學森先生是我們崇敬的典範,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錚錚鐵骨,令今天的人們由衷敬佩。由此可見,繁榮基礎研究對於建設與弘揚先進文化,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三、發揮支撐引領作用,創新驅動城市發展

  基礎研究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合理利用資源,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等,必須通過基礎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和途徑。未來城市的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形成少投入、多産出的迴圈生産方式,形成少排放、多利用的低碳消費模式,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型的發展道路,逐步實現由要素、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模式轉變,這對基礎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的基礎研究為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源頭作用。作為我國支援基礎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注重引導和鼓勵科學家緊密結合科學前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提煉和解決具有戰略意義和帶動作用的科學問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做出了切實貢獻。

  例如,低碳經濟和綠色建築産業對未來城市發展至關重要。長期以來,科學基金持續支援了綠色建築、建築節能和城鄉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僅“十一五”前幾年,科學基金支援有關綠色建築方面的各類項目200多項,金額達6000多萬元。在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批諸如中國建築節能設計擴展數據庫、建築節能設計氣象數據標準、太陽能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等重要創新成果。科學基金支援的項目研究,有的為解決綠色建築産業發展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做出了顯著貢獻,有的為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宏觀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有的為國家部署低碳發展科技計劃發揮了先導作用。

  又如,科學基金與國家其他科技計劃共同支援了一批世博科技項目。半導體照明通信系統在世博會“滬上生態家”展區成功展示,在LED照明的同時,通過控制軟體對電視機、網路媒體播放器、音響等設備進行光學無線控制。大規模人群運動倣真並行計算系統在世博會人流管理中得到了部分應用,對重要場館進行了三維重建,真實模擬了客流高峰期,大規模、高密度虛擬群體的運動行為,為準備應對預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工具。

  四、繁榮發展基礎研究,提升城市創新能力

  繁榮發展基礎研究,是提升城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在此,我謹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在城市發展戰略中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當前社會上對基礎研究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如,有的認為基礎研究僅限于好奇心驅動,對城市發展作用不大。事實上,從上個世紀開始,開展基礎研究的目的,已逐步從單純滿足科學家深化對自然現象和規律認識的興趣,轉向更加注重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國力競爭的需要。應從投資城市未來的戰略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切實加大財政投入。

  第二,加強基礎研究超前部署,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基礎研究的儲備是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基礎。在激烈競爭浪潮中,應當因勢利導,超前部署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突破産業振興的前沿科學問題,引領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為推動城市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

  第三,培育創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學素養。人才資源是城市發展的第一戰略資源。培養造就大批創新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舉措。在城市發展中,既要重視貫徹科研人員職業生涯的人才培養,形成人才“鏈”,又要重視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的人才培養,形成人才“面”,從而為提升城市創新力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第四,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李政道先生曾提出,創新的土壤最重要。我們要尊重科學規律,把握基礎研究厚積薄發、探索性強等特點,引導、保護、發揮好科學家的創造激情。同時,要加強科學道德建設,保障科技事業健康發展。

  城市未來在創新。把握科學機遇,繁榮基礎研究,才能真正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從而贏得經濟長遠發展的主動權,形成城市長期競爭優勢。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環境,不斷提升基礎研究水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攜手共創現代城市發展的美好未來。謝謝大家。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