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丹麥專家:世博會場館可用紙杯替瓶裝水

時間:2009-12-15 09:44   來源:新聞晚報

晚報世博記者 王興棟 發自丹麥哥本哈根供本刊專稿 製圖 崔泓

  現在距離明年的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約140天,如何將本屆世博會打造成一屆生態環保、低碳型的世界博覽會一直是組委會最大的著力點之一。

  記者趁著採訪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在會場上以及參觀丹麥的節能環保設施時與能源專家和環保人士交流,讓他們為低碳世博、低碳上海支招,在他們看來要打造低碳世博,短期內可以通過碳補償機制來抵消掉上千萬遊客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

  而就長期而言,上海有必要放下短期的利益博弈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而地下管網設施的修建也相當重要。

  “打造低碳世博一個比較直接的做法就是啟動碳補償機制。”

  ——丹麥著名生態島薩姆索島 能源學院院長索倫赫爾曼森

  可以啟動碳補償機制應對海量遊客

  丹麥著名的生態島薩姆索島能源學院院長索倫赫爾曼森告訴記者,世博會大量的遊客對於打造低碳世博本身而言就是一大挑戰,因為人多會帶來很多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打造低碳世博一個比較直接的做法就是啟動碳補償機制。薩姆索島的做法本身就是一個例子,雖然該島是個生態島,已經完全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但該島很多物質需要渡輪從丹麥大陸運來,而且由於現在新能源汽車還沒有批量上市,因此島上的汽車也要消耗汽油。

  為了抵消渡輪和汽車的碳排放,薩姆索島現在的做法就是啟動碳補償機制,在海上投資興建10座風力發電機,往電網輸送綠色風電,這樣不僅抵消掉了汽車和渡輪的碳排放,還使薩姆索島成為負碳島,目前該島居民的年每人平均碳排放量為負3.7噸。

  另外,根據氣候會議秘書處向記者提供的消息,丹麥政府為舉辦本次氣候會議也啟動了碳補償機制。由於有1萬多名各國代表和數千名記者前來參加氣候會議,會議期間的碳排放超過41000噸,為了抵消這些排放,丹麥政府特別撥出70萬歐元改造位於孟加拉國的20個落後磚窯,這樣每年將減少5萬噸溫室氣體排放,也足以補償會議本身的排放。因此,赫爾曼森建議組織方在注重世博會場館節能環保的同時,也可以計算一下這麼多遊客來上海會帶來多少溫室氣體排放,然後通過投資新能源以及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設備來進行碳補償。

  鼓勵公共交通瓶裝水可以賣貴點

  除了啟動碳補償機制之外,世博會組織方也可以借鑒哥本哈根本次舉辦聯合國氣候會議的經驗,在沒辦法減少訪問人數的同時可以減少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哥本哈根市政府新聞官裏克胡克傑爾告訴記者,該市全力鼓勵所有與會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會議中心,通往會議中心的地鐵線幾乎24小時運作,而且組織訪還安排大巴接送與會者。對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會議中心的與會者,組織方會為每人提供一個小禮品以示鼓勵。

  另外,氣候會議秘書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會場內部不向與會者提供瓶裝水,儘量使用可迴圈使用的紙杯以減少垃圾。至於瓶裝水,會場內的售價要比外面高不少,比如一瓶國內賣3元左右的可樂,會場內部賣25克朗(人民幣37元左右),而在會場外的售價不到20克朗,世博場館也可以採用類似的做法。從低碳的經驗出發,場館應該提供可迴圈使用的紙杯供遊客使用,這樣會更環保。

  投資新能源不能老是盯著眼前

  低碳世博應該成為低碳上海的樣板。世博會本來是展示未來科技和生活方式的盛會,打造低碳世博同時也是希望為上海未來發展的低碳之路提供靈感和經驗。世博會雖然長達半年,但終將要結束,低碳上海才是長久的方向。超越世博看上海的低碳之路,發展新能源、完善能源傳送基礎設施以及垃圾處理變廢為寶一樣都不能少。

  提到發展新能源,赫爾曼森稱上海在這方面做得不錯,東海已經建設了不少風力發電機。他還稱由於中國歷史包袱比較少,因此未來有可能成為新能源發展的先驅。提到對於上海發展新能源的建議,赫爾曼森稱首先不能太關注短期利益,如投資風機一開始要很多錢,而要收回投資週期也比較長。

  其次,傳統的化石能源價格可以慢慢提高,通過經濟杠桿來鼓勵新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發展一開始的確是成本比較高,一些適應傳統能源的民眾不想改變,但如果傳統能源價格很高,那麼新能源就有了優勢。由於丹麥是高福利國家,稅收非常高,這一點記者在丹麥很有感受,物價高得不行,前不久有報告稱哥本哈根在全世界主要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進入前三甲,刷卡買東西都要多交3%到5%的稅收。丹麥的能源價格高成為發展新能源的一個重要動力,因為新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雖然先期投資成本高,但後續投資並不多。除了丹麥之外,瑞典、挪威以及德國的新能源發展得不錯都與此有關。因此赫爾曼森建議上海要發展新能源要舍得投入,等到未來油價漲到兩百美元三百美元一桶的時候你會發現今天的投資真的是很明智。

  必須完善地下管道系統讓能源高效流動

  如果説投資新能源是“開源”,那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以稱得上是“節流”。丹麥石油和天然氣能源公司運營著一家號稱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發電廠,該廠位於哥本哈根近郊,能源使用率高達94%,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點,主要是因為電廠能將發電的餘熱來為城市供暖,而這又得益於哥本哈根有著很完善的地下管道系統,能將熱水傳送到居民區。打造低碳上海也可以從節能降耗處著手,與發展新能源雙管齊下。

  而要實現節能降耗,該公司的副總裁皮特森告訴記者,除了提高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之外,有一個完善的能源傳輸基礎設施相當關鍵,這是他對上海的建議,因為在他看來中國新建的電廠設備都很先進,能源使用效率自不必提。如果沒有完善的設施,這家所謂的最有效率電廠能源使用效率也只有47%。皮特森建議上海在規劃的時候就要將各種管道設計好,完善管道網路,不能等到建好之後再來補。有了好的網路,能源就能真正實現高效流動。

  垃圾變廢為寶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一步

  最後,垃圾的變廢為寶也是實現低碳上海的重要一步。記者在丹麥採訪期間,組織訪還專門組織記者參觀了一家位於哥本哈根近郊的垃圾處理廠,工廠投資數千萬歐元採用垃圾分類機器,將所有運送到垃圾場的垃圾通過加溫、溶解等措施將有機物質和塑膠、金屬等可回收物質分開,然後有機垃圾進行焚燒發電,而金屬等物質則進行回收再利用,實現垃圾的變廢為寶。目前國內對垃圾主要進行掩埋處理其實並不環保,而垃圾這樣進行分類之後,只燃燒有機垃圾,對環境的破壞也相應小很多,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

編輯:馬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