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上海,站在“地球村”的新起點

時間:2010-10-12 14: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0月11日電(記者趙蔚 許曉青)匈牙利人捷諾西彼得塞繆,在上海世博會行將進入尾聲時來到上海尋訪祖輩的足跡。在昔日曾有“遠東第一高樓”美名的上海國際飯店裏,捷諾西被飯店新竣工的文物陳列館內的一封信所吸引,那上面有他的叔祖、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混血的著名建築師鄔達克的親筆簽名。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斯洛伐克館的一側,上海國際飯店暗褐色浮雕造型和設計師鄔達克的簡介吸引著觀眾的目光。鄔達克因其在上世紀30年代為上海設計營建了超過50座經典建築而被稱為“改變上海面貌的人”。這位外國建築師與上海的情緣,還被拍成電影,在本屆世博會期間放映。

  在世博會開幕前完成整修的上海國際飯店,不僅曾經是亞洲第一高樓,上海地理測繪的水準原點,還被譽為中國現代餐飲服務業的搖籃。它目睹了上海過去70年的滄桑,是這座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當年,中美長途電話開通儀式在這裡舉行,梅蘭芳的韻白在門背後繚繞,卓別林的幽默在大堂裏迴響。建築大師貝聿銘回憶十幾歲的自己,正是看著這座建築施工時,確立了做建築師的夢想。他説:“在上海,我看到了未來。”

  然而,從1950年到1978年整整28年,上海卻沒有建造過一座有全新地標意義的飯店。上海的象徵始終是建於1934年的國際飯店或外灘。在明信片、人造革旅行袋、搪瓷面盆這些新中國頭30年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物件上,年代悠久的建築形象標誌著上海曾經的繁華,也映襯著其一度的沉寂。

  城市的面貌維持了50年緩慢演進後,國際飯店83.8米的高度紀錄終於在1983年被新建的上海賓館打破。1987年,中國改革開放後上海首座中外合資的五星級酒店——靜安希爾頓開業,其獲得的國際銀團貸款達1億美元。這座高143米、38層的五星級酒店,客房超過700間。一連串數字被寫入歷史。

  進入21世紀,從金茂君悅到環球金融中心內的柏悅酒店,上海飯店的高度紀錄在不斷刷新。建設中的上海中心高度將達632米,在世界已建高層建築中排名第二,這裡也有酒店營業。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